【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黄涛]论中秋节起源于唐朝赏月风尚
——兼驳“中秋节源自新罗”说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5 | 点击数:26136
 

  一、唐朝中秋节的形成

  节日形成的标志有两个要素:一是有固定的节期,二是有稳定的模式化的民俗活动。[2]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如果每逢八月十五这个日子,人们就进行某些跟平日不一样又每年都类似的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某个节日在这时产生了;如果这些模式化的活动跟我们现有的中秋节在内容、文化内涵上一致或有继承关系,那么就可以说这一时期形成了中秋节。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秋节是个关于月亮的节日:拜月、赏月、吃月饼,由月圆引发的亲友团圆习俗,这个节日的主要风俗习惯都跟月亮有关系。月亮崇拜和月亮神话在远古的时候就有了,但是在唐朝以前并不是固定在八月十五拜月或讲月亮神话。月亮崇拜、月亮神话与仲秋祭祀的习俗在周代以前就产生了,仅凭这些因素并没有正式形成中秋节。但是它们为后世中秋节成为一个大节奠定了基础。中秋节形成之后,由于存在内容上的联系或活动时间上的接近,它们就被或早或晚地结合到中秋习俗中来。月亮崇拜在汉代基本为皇家垄断,从此以后直到唐朝,极少见到普通民众拜月的记载,也没有见到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如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是全面记载我国岁时节日习俗的著作,就没有任何关于中秋节的记载。

  到了唐朝,记载农历八月十五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骤然出现很多。检索全唐诗,唐朝的八月十五赏月诗共111首,出自65个诗人之手。[3]它们在题目中标出“八月十五”或“中秋”所作,或在正文诗句中写出这一时间。如李峤《中秋月二首》、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甫《八月十五夜月》、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观月》、张祜《中秋月》、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曹松《中秋对月》等。从诗题看,当时“中秋”一词已被人们普遍使用。唐朝以前,该词就已有人使用了。《周礼·春官》中有:“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4]其中,“中春”指春季的中间一个月,即农历二月;“中秋”则指秋季的中间一个月,即农历八月,这与后来的“中秋”特指八月十五还有差异,但是属于同一个词的意义演变。《礼记•月令》上有“仲秋之月”的说法,“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与后来的“中秋”不同,但是有音近的联系。唐诗中的“中秋”则特指农历八月十五。唐朝诗人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还专门解释了“中秋”这个词的含义。他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从一些诗句的描述,可以断定八月十五赏月从初唐开始已是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的习俗。王建(约767-约830)《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一句,意思是今夜月色很好,人人都在望月,点出八月十五日赏月是社会上人人所做之事。张祜(约785-约852)诗《中秋月》先写中秋夜色:“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然后写自己久处边塞,在月圆之夜不能与亲人团圆的愁绪离情:“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字里行间透露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则有“满目飞明境,归心折大刀”之句,也写思乡之情。白居易咏中秋诗尤多,诗题中标出“八月十五”或“中秋”字样的就有7首,如《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写的是中秋月夜与友人聚会赏月之事。晚唐诗人殷文圭作有《八月十五夜》,写中秋之夜独身在外的乡愁,开头两句为“万里无云境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其中“最团圆”即指月圆人团圆,是此时已有亲人团聚赏月习俗的一处明证。

  除了诗歌以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关于唐代中秋习俗的记载。五代王德裕的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唐玄宗(公元685-762,即李隆基,又称唐明皇)要建“望月台”的故事:

  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后经禄山之兵,不复置焉,惟有基址而已。”

  从上下文看,这是发生在天宝十四年的事。笔记小说不是信史,上述故事有可能是民间传说。但即使是民间传说,至少也说明在五代之前有了比较兴盛的中秋赏月之俗,如此民众才能编出唐玄宗八月十五的夜晚与杨贵妃一同赏月又要建望月台的故事。晚唐卢肇的《唐逸史》记载唐玄宗喜爱中秋玩月的事:“开元中,中秋夜待明皇于宫中玩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涛]中秋节在亚洲诸国的传播
下一条: ·[王焰安]江淮传统中秋节习俗
   相关链接
·[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杨镕]从“老妈上京”到“跑驴”·[刘吉平]西汉水流域崇鸟习俗的生成与演变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
·[吴晓东]阴阳对立观念与门神的起源演变·[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赵暾]二郎神形象演变考略
·[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袁瑾]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
·[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黄景春]从厌镇鬼神到祈求风水荫佑
·[鲍燕飞]礼俗互动视角下立春鞭春牛巫术信仰的演变·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郑云云 张年宽]重阳节向老人节演变考·[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