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田野报告

首页民俗学文库田野报告

为国家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记我院国情调研项目“中国(大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记者 何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8-11 | 点击数:7042
 

        遴选访问员的“四个必须”

  “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状况调查”项目以子项目的形式层层推进,直至具体的受访者。对课题组而言,选择合格的访问员,是问卷调查能否顺利起步的重要环节,对后期数据汇总分析、调研报告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的影响至深。记者了解到,课题组对此有详细的规定,按照地区和情况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工作路线:有田野研究基础的地区,由我院科研人员,或者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入户访问;以往工作联系不多的民族地区,则通过当地的研究机构和高校来确定合适的访问员。

  在入户访问员的选择上,课题组规定了“四个必须”,即必须熟悉该地区方言或该民族语言,最好是当地的文化人;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最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必须是有固定身份的可监控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文化使命感。高荷红说:“前三个标准比较容易把握,‘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文化使命感’这一主观标准,却需要通过与被选者的多次交流来做出判断。”

        问卷调查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截至目前,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3240份,期待回收有效问卷2700份。问卷共16页,总体框架分为6个部分,设有185个问题。问卷涉及受访者基本情况,文化生活与文化消费情况,汉语文学、外国文学阅读情况,城镇居民对少数民族的了解情况、受教育情况,文化馆、文化站、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使用情况等,涉及汉族和22个少数民族。

  课题组共发放40份聘书给不同民族的子项目负责人,邀请了103位访问员参与问卷的具体工作。课题组在确定问卷的发放标准时,综合分析民族人口数量、民族分布、经济文化类群、该民族在历史上的影响等因素,着重考虑该地域人口较多的民族、人口相对较少的民族和小少民族。问卷发放的原则是,人口较多的民族为200份,人口相对较少的民族150份或100份,人口较少的民族50份。课题组选择了东北的蒙古族、朝鲜族、赫哲族和满族,西北的南疆和北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裕固族、东乡族、撒拉族和土族,西南的藏族、云南和四川的彝族、苗族、傣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和普米族,还有广西的壮族、广东的瑶族、湖北的土家族作为重点调查对象。作为补充,在调查时还增加了汉族对少数民族文化状况的了解等问题,在分发调查问卷时选择了沿海地区的山东和处于中部地区的湖北的汉族作为调查对象。

  朝戈金向记者透露,在建立资料库时,调查问卷环节是针对一般数据的搜集,而个案研究,则是为补充细化数据而设立的。在问卷填写过程中,十几个个案研究也同时在各地展开。这些个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问题也非常具体。例如,针对藏族地区某一图书馆进行研究,通过它的图书占有量、每天图书使用量、图书流通量、进出图书馆人员等数据,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运作情况。“这些个案研究的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相结合,将会丰富资料库的数据种类,增强最终研究报告的科学性、权威性。”

  在课题主持人、文史哲学部主任江蓝生和民文所副所长朝戈金的带领下,民文所、文学所和外文所的课题组成员,在汇总问卷数据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撰写调研报告。朝戈金说,“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加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日渐受到更多关注。聚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事业,调查这些地区的教育状况、民族语使用现状、传统文化的处境、媒体和其他因素对少数民族精神生活的影响等问题,将为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先进文化’建设和建立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比较完整的数据,以供决策参考。”

  据悉,课题组将于2008年4月完成结项报告。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7-8-6 16:00:50

上一条: ·[刘锡诚]田野手记:会说话的山岩
下一条: ·[刘锡诚]田野手记:石岛观海祭
   相关链接
·“绽放”永恒的诗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朱刚]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滥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18年人才引进招聘公告·《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民俗学、民间文学方向)·朝戈金研究员招收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
·我们站在文艺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通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十届年会会议流程(2013年3月9日周六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中国民俗学》(第一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推出首批成果
·昆仑文化是大美青海的文化根基──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叶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2011年招聘启事 ·第二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开班
·第二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邀请函·基质本真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髓和灵魂
·[王平凡]一个人的大事记:寻觅记忆深处的流年碎影·民族文学对于民族认同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面观·[刘大先]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始末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