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毛春伟]杨慎研究之历史与现状
  作者:毛春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05 | 点击数:11178
 

  学术思想

  20世纪80年代初,陆复初在《光明日报》(1980年6月26日)发表《杨慎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认为杨慎是提倡唯物思想的重要人物。在《被历史遗忘的一代哲人》中,陆氏从生平、思想来源、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社会历史思想和杨慎在云南的历史地位及重大贡献等六个方面,对杨慎的思想作了全面论述。丰家骅的《杨慎评传》则比较深入地讨论了杨慎的哲学思想、文学思想和史学思想,是目前对杨慎生平及学术思想研究较为系统的著述。董晓萍的《杨慎》(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除叙述其生平、家学外,还集中讨论了杨慎诗学及其《古今风谣》、《古今谚》、《风雅逸篇》、《廿一史弹词》、《滇载记》等著述的学术价值。雷磊的《杨慎诗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集中探讨了杨慎的诗学成就,认为杨慎开辟了新的诗学领域。

  史学著述及贡献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1969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史》在论述明代史学时专列“杨慎之学问”一节,虽然较为简略,但从史学史角度专门研讨杨慎成就,为前人所没有。此后,除上文提到的《杨慎评传》、《杨慎》等书涉及杨慎史学外,一些文章也多有论述。谢国桢《评介明杨慎著〈滇程记〉和〈滇载记〉》(《思想战线》1978年第4期)肯定了杨慎对云南地区历史记载的贡献。曾绍皇、龚舒《从〈廿一史弹词〉看杨慎对史传文学叙事传统的吸纳与重构》(《兰州学刊》2008年第6期)一文认为杨慎充分继承传统史传文学叙事方法,结合弹词、史传论赞以及小说戏曲中的引词、散场词或诗曰等形式,对普及历史知识作出了贡献。

  钱茂伟《论明中叶史学的转型》(《复旦学报》2001年第6期)提出杨慎为学处处体现了批判宋学的精神,是博古思潮的开创者,推动了明代学风的更替。在随后出版的《明代史学的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中,钱氏单列“杨慎与明代纯学术研究风的兴起”一节,进一步阐述了相关观点。

  1984年,四川省杨升庵博物馆和新都县杨升庵研究会联合编印了《杨升庵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19篇。其后,长期致力于杨慎研究的林庆彰与贾顺先编纂出版了《杨慎研究资料汇编》(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2年)。此书分上下编,附有“杨慎研究论著目录”,全面整理了20世纪初至90年代杨慎研究的成果。此外,雷磊《20世纪杨慎研究评述》(《求索》2003年第4期)、高小慧《杨慎研究综述》(《天中学刊》2006年第2、6期)以及白建忠、孙俊杰《百年来杨慎研究综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3月),均对20世纪杨慎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梳理和评析。

  总起来看,目前对杨慎生平和著述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多成绩,研究深度和范围不断增加,但对杨慎史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6-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晓春]从维柯、卢梭到赫尔德──民俗学浪漫主义的根源
下一条: ·[林庆彰]郑振铎论《诗序》
   相关链接
·[龙晓燕 王文光]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