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陶立璠]女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研究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13 | 点击数:8901
 

  今天女娲风俗、女娲祭奠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能被当作某一地区的文化现象,某一地区的文化资源。它的普世意义应该包括所有女娲文化传承地区,甚至所有女神文化传承地区。女娲文化是全民共享的文化资源,也是世界人民共享的文化资源。这一理解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文化多样性、文化共享原则,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精神。

  自从国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各地文化资源的争夺战越演越烈。河北涉县娲皇宫是首先进入名录的传承单位,陕西骊山的女娲信仰也进入省级名录,那么其他地区呢,应不应该享受同样的文化滋润。我想是应该的。女娲文化是一种大文化,不应该狭隘地理解她。至少有女娲习俗传承的地方,都应该引起这一文化保护者的注意,他们都有保护女娲文化遗产的责任。女娲文化的保护应该形成合力,涉县的责任更加重大。要把女娲文化在全国的传承看做一个整体,整合力量进行保护。不能只看到眼皮子地下涉县这一小小的地方。女娲文化是全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如果讲到通过女娲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意义也在这里。

  文化的传播是没有地域界限的,今天的保护是建立在女娲文化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研究就没有保护。女娲文化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肯定正在在众多学者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今天我们的论坛应该站在涉县,放眼全国,要研究女娲文化在历史上和地域上的传播,进而寻找保护的最好途径。最近我看了杨利慧博士的论文,她是专攻女娲神话研究的年青学者,对中国女娲神话的传播途径十分了解,他曾经在甘肃天水地区做考察,写了一篇论文《甘肃天水地区的女娲信仰》,她的主要调查地是天水市区及秦安县,尤其是其所辖陇城乡。调查的主旨是天水地区女娲信仰的考察,对于总体的女娲研究具有怎样的意义?通过细致的寻访,最后结论为:“(1)渭水流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距陇城仅有十里之遥的大地湾遗址,其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有八千年左右。这表明,女娲这一古老的女神发源于这一区域,具有上古史上的可能性;(2)从目前搜集到的材料来看,女娲的口承神话及其信仰习俗的流布区域,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一带;(3)在古典文献记载中,女娲也常常与北方或西方相联系来看,也是合理的,或者说与“南方说”相较,似乎更合情理一些。”我们先不去追究杨博士结论的正确与否,而是说他的考察对女娲文化的传播具有民俗志的意义。我们迫切需要关于女娲神话、女娲风俗产生、传播、变异方面的民俗考察,最好绘制出中国女娲神话及其传播的民俗地图,这样才能看清女娲文化的整体面貌,才更有利于女娲文化的保护。

  (2008年11月在河北涉县中国女娲文化首届高层论坛的发言)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阿来]文学创作中的民间文化元素
下一条: ·[李祥林]从地域和民俗的双重变奏中看文化心理的戏剧呈现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文化遗产》:2024年第2期目录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