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各国专家研讨“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霍潺 万独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3 | 点击数:8076
 

多国代表探讨“灾难与非遗保护”形成《成都共识》

中国新闻网 2009年06月03日 11:41 

  中新网成都6月3日电(霍潺 万独伊)正在此间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来自日本、马来西亚、西班牙等世界三十一个国家的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代表和副代表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和中国的专家学者以“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就国际社会如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以应对自然灾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形成了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成都共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委员会主席阿瓦德·阿里·萨勒哈指出,国际社会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中国政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贡献和去年“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灾后非遗保护工作的特殊性。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称,“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世界各国难以回避的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成都,各抒己见,聚焦智慧,积累共识,必将有力推动地震灾区文化生态的恢复,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他相信《成都共识》将在国际社会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成都共识》内容如下:

  “自然灾害在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对灾区的文化生态、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破坏。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也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因此,灾区重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由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重视其社会影响。

  为了使遇难者得到安息,为了在废墟上建立起一个多姿多彩的新世界,尽管目前面临着全球经济危机,但我们必须行动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增强应对能力和经验交流,为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性做出贡献。

  本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保护文化遗产,守护人类精神家园,既是我们的共识,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外,与会代表充分肯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高度赞赏中国专家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的重要贡献,它为今后的相关会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代表们还高度评价中国各级政府为保护本国文化遗产做出的努力,并对已成传统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 2009年06月03日 02:1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成立
下一条: ·中国《格萨尔》研究网正式开通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