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黄柏权/刘冰清]苗儿滩年俗调查
  作者:黄柏权/刘冰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5 | 点击数:17408
 
推豆腐 豆腐是土家人年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过去由于黄豆缺乏,加之劳作繁忙,平时只能推点合渣,没有时间去推豆腐,所以豆腐平时吃得很少。但到了年节必须推豆腐。苗儿滩大多数人家至今还保留了传统的做豆腐的方法。用当地产的黄豆,用石磨推,滤浆、点膏、装箱都是老办法。他们把豆腐做成灰豆腐、油炸豆腐果、豆腐块、炕豆腐、霉豆腐等。当地人相信兆头,如果豆腐好,来年运气就好。所以,做豆腐时必须小心翼翼,小孩不能乱说话。
办年货 苗儿滩周围都是大山,山民们需要的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要在集镇通过交换获得。这里,产品交换的场所叫“场”,人们到集镇去出售或购买东西叫“赶场”。进入腊月,每家每户都要把腊肉、粮食、鸡、鸭、蛋、蕨粑、草烟、柴火、木炭、蔬菜等农副产品背到场上去卖,然后换回海带、烟酒、炮火、香纸等年货。
以上是苗儿滩一带过年前必须要准备的。当然还要准备足够的柴火,特别是用于三十夜烧的大树蔸。其准备的主要是吃的食物,反映了农耕社会里人们对食物的期待。
过小年 当地土家族过小年比当地汉族提前一天,时间在腊月二十三日。对于小年,他们并不十分看重。这一天主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烧香纸,送灶神菩萨上天,接历代祖先回家过年。
过小年以后,除赶场办年货外人们就很少外出了,打工在外的年轻人也陆续回到家乡,俗话说:“麻雀也有三十夜。”随着年的临近,寨子也越来越热闹,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家家打糍粑,户户推豆腐。
2.过年的时间
在苗儿滩一带,同一个村寨,过年的时间可能不一样。土家族人家都要提前一天过年,即当年腊月若是大月就过二十九,小月过二十八。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以前许多地方把土家族的过年叫“赶年”,其实当地人并没有这一说法,他们就说“过二十九”或“过二十八”。
关于这里的土家族提前过年有多种传说。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在江浙沿海作乱,明政府几次派兵去剿,都没有把倭寇剿灭。皇上下旨调土家兵征倭,限期到达苏松。这时已近年关,鹅毛大雪下个不停,树上的冰棍吊起一排长。按照路程计算,等不到过年就得动身,可是麻雀也有个三十夜,将士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室儿女,都想留自己的亲人团了年再走。怎么办哩!寨子上有一位长老,向土司王提出提前一天过年。土司觉得这个主意好,就宣旨土家腊月二十九日过年。土家士兵到了苏松,在王江泾一带大败敌人,荣获“东南战功第一”。土家先辈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打这时起,年年提前一天过年。对此,光绪《龙山县志·风俗》记载说:“土人度岁,月大以二十九为岁,月小则为二十八日。相传前土司出军值除日,令民间先期度岁,后遂以为常。”土家士兵抗倭事迹《明史》等史籍有载。此外,还有抗敌说、当长工说等。
如果当年死了老人的人家还要在此基础上再提前一天,叫“过孝年”。
有的人家是半夜过年。如捞车村的袁姓就是半夜过年。据袁世华讲,他们原来是汉族,老家在湖南怀化新晃,到捞车有三四代了。他们原来过年是在腊月二十九(腊月大二十九,月小二十八)晚上开始准备,所有准备做完后,就等待鸡叫,鸡一叫就过年。据传:他们老家有一名叫袁天罡的做官人,有一年回家过年时,上面来了命令,要他赶回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把过年的时间提前,不等天亮就过年,从此成为习俗。他说,在他父亲69岁死后,就改过来了,跟土家人一样过年。
苗儿滩的汉族,仍然是岁末的最后一天过年,腊月大三十过年,腊月小二十九过年。如果汉族的女人嫁到土家族,就随土家人过年;如果土家人嫁到汉族家,就过汉族年。
3.团年
团年是过年的重要标志。团年又集中在年饭上。过年这一天,随便吃点早饭,一家人就开始为年饭忙碌起来。这一天的分工大致是:主妇、小孩做年饭,男主人杀鸡敬各路神仙,家有老年人的,老人也参与敬神。草草地吃过早饭后,男主人就要祭祀各路神仙。女人和小孩开始办年饭。鸡、鸭、鱼、肉是过年不可少的食物。杀鸡要到土地庙前去,杀之前要用刀头、酒醴、香纸、鞭炮敬土地神。一般来说,每家都要烧一个猪头,用大锅煮好,可以吃到正月十五。年肉也是少不了的,年肉都切成大块、大坨。有的做成扣肉,其做法是:在碗的下面放些腌菜、糯米粉或渣广椒,把肉放在上面蒸;有的做成粉蒸肉,即把大块的肉与糯米粉混合在一起蒸。这里的人很看重鱼,大约是取“年年有余”之意。年饭要用木甑蒸,以前要蒸满一甑子,吃到正月十五,预示来年有吃有剩。他们十分看重蒸年饭的整个程序,年饭要上气快,锅内无异声,预示来年全家平安。若年饭上气慢,甚至甑中有夹生饭,这是来年不顺的预兆,所以,特别关注蒸年饭,灶里火要大,又不能烧黑心,锅里甑脚水渗得合适,一般要有专人在灶门前加柴。
下午一点左右,各家的年饭相继办好,团年前又要祭奠各路神仙。这次祭拜比早上更庄严神圣。敬完神摆上年饭,以神龛方向为上方,按腊肉、鸡、鱼、鸭的顺序摆,菜都用大碗装,肉也切得大块,摆成纵六横三,共十八碗,取“要得发,不离八”之意。菜上来后,放鞭炮,这时,洗车河两岸鞭炮四起,热闹非凡。入席前先请历代祖先过年,给每个要请的祖先象征性地摆一个碗,放一双筷、一个酒杯,等他们吃完了,然后全家入席,主人夫妇按男左女右坐在上方,子女也按男左女右依次而坐,有客人则坐旁边和下方。吃饭、喝酒都用大碗。过去都喝当地的包谷酒,现在也喝啤酒、曲酒和饮料。吃年饭有许多规矩,如不许泡汤,舀饭不能挖坑等等,年饭吃得越慢越好。吃完团年饭,当天就没事了。当地土家人非常喜欢有客人来一起过年,因为“客走旺家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丽琴]壮族服饰与社会规范
下一条: ·[江帆]东北朝鲜族的民间信仰与变迁
   相关链接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张结伟]试论《猗觉寮杂记》中的民间习俗·[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杨丽云 刘玉珍 秦婕]苏元春与抢花炮习俗之间关系研究·[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
·[王晓鸣]浅谈节气习俗特点·[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刘吉平]西汉水流域崇鸟习俗的生成与演变
·[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
·[陈爱国]蚕桑习俗中的“蚕花”考释:基于蚕虫“生命力”的视角·[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李悦]中国的节庆习俗与民族时令戏·[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赵洪娟]中古敦煌祈赛习俗观见敦煌与西域之文化关系·[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