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列维-施特劳斯]原始人?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百岁诞辰纪念专辑
  作者: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0 | 点击数:13299
 
 
        « 所有这些社会——从强盛的印加帝国[…]到生活在澳大利亚、靠采摘野生植物为生的流浪群体——至少从一种角度讲是类似的:他们过去,或者至今还没有文字[…]。 
        严格来说,这些社会并不比我们的社会更为“原始”,但它们的过去与我们的却截然不同[…]。这并不是文字能够表述的过去,这些捉摸不透的过去只能少量地保存下来,而其余部分,随着历史的形成则永远地消逝了。»
       首先,对于人类的最初生活状态我们根本就一无所知。我们所知的最早历史遗迹——几十万年前的石器工具—— 肯定不是人类特性的最早展示。这些工具已经表现出了复杂的技能,显然这些技能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在广阔地域内,这些技能都是完全一致的。这就表明最初有一段传播时间,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直到不同变为相同。 

        第二,我们称为原始人的民族,都有着——或者说几乎都有着——文明发展中很晚才出现的艺术和技能知识。要确定这一点,我们只要想想看,虽然最早的打磨石器有着40万到50万年的历史,但农业、养殖、纺织和制陶业的出现却要晚得多,仅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甚至更短。因此,那些种地、养猪、织布和制锅的原始人的所谓“原始”状态,相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来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但我们也许会问,难道在这些民族中就没有哪些民族继续过着一种更古老、近似人类早期的生活吗?我们很快就想到了一些例子:澳大利亚人和火地岛人在近乎沙漠的地区过着游牧生活,靠打猎、采摘和捡拾维持生活,对制陶和纺织一无所知。他们还在使用石器,当原始人类还不会使用石制弓箭时,他们已经拥有比较简陋的弓箭。
 


        无历史民族?

梳着小卷尾猴“发型”的南比卡瓦拉族妇女(巴西1935-1939年)©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

        然而人种学知识的进步表明,在这些以及一切其他我们能够参与的人群中,表面上的原始状态是一种倒退的结果,而不是把一种远古的生活状态奇迹般地保存下来。澳大利亚人只能用船来赢得这块大陆,因而掌握了当时已经被遗忘的航海术。居住环境逐渐转变到有着高质量黏土的地区,因而陶器消失了,有时甚至连人类的记忆也跟着消失了。根据语言学的观点,这些人群较低的文明程度使人相信,他们从极其遥远的年代开始就过着固定的、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他们数千年来又与各种更为发达的人群有着联系。且不说这些所谓的原始人还有历史,正是历史解释了我们发现他们的种种特殊条件。 

        我们不知道,或者是几乎不知道他们的过去,因而就认为原始人是没有历史的,这显然是很荒谬的。他们更早的祖先与我们的祖先同时出现在地球,经过了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其他社会在他们之前产生,他们也同我们一样生存、延续并发生了变化。他们经历了战争、人口的迁移、贫困和繁荣时期,当时的大人物有着影响力,在知识、技术、艺术、道德和宗教领域都得到体现。这些过去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他们对其知之甚少,而我们则是一无所知。 

        这些已经消失的历史及其潜在影响足以表明原始人一词,乃至原始概念都是似是而非的。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所有这些社会都有着区别于我们的共同特征,而我们没有理由使用原始人的概念将它们混为一谈。
 


        原始人——似是而非的定义


 
rapa nui无法读懂的表意文字,如今已经消失(复活岛)©教科文组织/达尼卡•比耶亚科

        所有这些社会——从强盛的印加帝国(在简陋的经济-政治体系中组建的几百万人的大帝国)开始,到生活在澳大利亚、靠采摘野生植物为生的流浪群体——至少从一种角度讲是类似的:他们过去,或者至今还没有文字。对于过去,他们能保存下来的只是记忆中留下的东西。对于少数因没有文字而使用某种记忆法的社会(如秘鲁人的结绳记事,复活节岛以及某些非洲部落的象形符号)来说,也是如此。 

        严格来说,这些社会并不比我们的社会更为“原始”,但它们的过去与我们的却截然不同。这并不是文字能够表述的过去,这些捉摸不透的过去只能少量地保存下来,而其余部分,随着历史的形成则永远地消逝了。 

        借用航海术语中的一个比喻,有文字的社会能够保留自己走过的航线,因而能长期保持同一个方向。没有文字的社会的前进充满了起伏动荡,并最终带回起点附近,或者无法有条不紊地走远,也就是说无法进步(虽然在这两种情况下,所走过的路程都是同样长的)。 

        因此,我们不会建议读者和学者去怀疑这些模糊的用词,比如野人、原始人、或者古人。社会有无文字的唯一标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客观特征,而并非任何哲学或道德秩序。同时,我们用唯一的本质特征来说明原始社会区别于我们社会的真正差异。原始社会的概念只是一个引子。是没有文字的社会这一概念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发展本质的一面,是它解释了历史,让我们能够预见到这些社会的未来,并可能影响我们的未来。

 

 

 

  • 参考
  • 教科文组织和土著人民  介绍手册,2006年(英文、法文)
  • 保护土著语言和濒危语言  总干事报告, 2008年
  • 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  总干事致辞,2007年

     

     


  •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教科文《信使》2008年第5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列维-施特劳斯]亚洲在欧洲身上享有物质债权与精神债权
    下一条: ·[列维-施特劳斯]人文数学
       相关链接
    ·[林安宁]基于共时研究的傩定义与范畴新探·[西蒙·布朗纳]迈向实践的民俗定义
    ·[王霄冰]民俗关系:定义民俗与民俗学的新路径·[福田亚细男 菅丰 塚原伸治]民俗学的定义问题
    ·[丹·本-阿默思]民俗的定义:一篇个人叙事·[白玛措]从经济生活变迁到身份定义转换的研究:以西藏那曲嘉黎县为例
    ·[朝戈金]“多长算是长”:论史诗的长度问题·[唐世平]社会科学中的概念
    ·[彭雪芳]加拿大土著民族的汗屋仪式·[刘宗迪]民俗学:从神话的编造者到神话的消解者
    ·[金惠敏]一个定义,一种历史·[岩本通弥]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
    ·[陶立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评价与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