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平]基于模因理论的隐喻
  作者:张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12014
 

  
  三、 模因理论对隐喻的解释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陌生事物的特点和结构,人们倾向于把熟悉的事物投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比如,最初,人们形成光明的观念是从太阳开始的。千百年来,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太阳、光明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光明的观念逐渐从最初的意义扩展开来,从而适用于其他的相关概念。就是说,它完成了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
  Barcelona探讨了“光明”概念隐喻的基础和它们的一般特征[10]。Deignan通过英语语料库收集丰富的语言材料来对“光明”这个概念的隐喻投射进行系统的分析。他发现,“光明”有三个概念投射[11]:
  (1) 已知是光明(Known is light),例如:Lyn's seen the light(Lyn已经明白了);
  (2) 美好是光明(Goodness is light),例如:They hold a celebration at the coming of the light(在希望来临之际,他们举行了庆典);
  (3) 快乐是光明(Happiness is light),例如:虽然舟车劳顿,但他依然容光焕发。
  但是,我们认为,(2)(美好是光明)有些笼统。显然,美好还可以包含“前途”(光辉前程)、“公开”(光明正大)、“聪慧”(He is bright)、“景色”(风光)、“生命”(回光返照)、“恩惠”(沾光)、“面子”(脸上有光)、“彰显”(光宗耀祖)等等。事实上,“快乐”也是美好的,所以,(2)(美好是光明)可以包含(3)(快乐是光明)。
  Cacciari和Glucksberg指出,隐喻的使用和理解并不仅仅涉及语言或话语过程,也涉及到推理和概念过程,具体地说,隐喻既与先前所获得的范畴和概念图式的使用有关,也与新的范畴和概念图式的产生有关[12]。根据Grice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学说,听话人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来确定隐喻性话语的会话含意。第一步,听话人分析话语本身的字面意义;第二步,针对语境,听话人斟酌字面意义的适宜性;第三步,如果字面意义与语境不符,听话人便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含义。关联理论则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在较小的语境中找不到关联,就得借助大一些的语境,直到找出话语的关联,使话语在这个语境中具有语境效果[13]。
  当人们理解They hold a celebration at the coming of the light 的时候,这里的light并非光明的意思,否则就与上下文不符。于是,人们便转而寻求其他的含义,进而发现,在这个句子里面,light是希望的意思。“希望”与“光明”具有相似性:都是美好的、令人振奋的东西。换个角度说,light模仿、复制了“希望”的部分内涵。
  “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扩散了我们的感知体验,也加深了我们对目的域的理解和把握。隐喻用可感知的语言描述超出感知范围的对象,从而使主观体验客体化。正因为这样,人们才对隐喻情有独钟,不断地进行模仿和复制。例如:
  a. 如果你看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了。
  b. We were greatly illuminated by the discussion.
  c. 一定要说明这件事。
  d. 学习了这篇社论,心里更敞亮了。
  e. He puzzled at first and then the light dawned.
  我们在许多场合使用它们,使用得太频繁,以至于有时根本感觉不到它们是隐喻。这里的“明(白)”、“(说)明”、“(敞)亮”、“illuminate”和“the light dawn”都与“光明”或者“light”有关,都表示“已知”。它们在人们的记忆中被反复模仿和复制。Francis Heylighen认为,模因复制需经过四个阶段。①同化(assimilation)。一个有效的模因应能感染新的受体。②记忆(retention)。指的是模因在记忆中的保留时间。③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因子必须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形式。④传播(transmission)。在“表达”的基础上,解读还原之后,实现传播[14]。
  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复制环路。每个阶段都有选择性,因而一些模因在选择过程中被淘汰。
  Blackmore指出,出现某种思想或某种信息模式时,在别人去复制它或别人对它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9]。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左洪涛]今文《诗经》之《齐诗》传授考
下一条: ·[陈虹]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
   相关链接
·[张子健]浅析泰伯形象的政治隐喻意义·[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
·[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王祖悦]被遮蔽的疼痛
·[韦布花 张多 蒲睿熙 张子瞻 张顺民]乡村振兴背景下媒介助力民族文化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戴羽晗]乡村振兴下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再生产研究
·[柴颖]民族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建设研究·[隋丽]符号的隐喻与复调的“土地”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载体保护开发路径研究·[李琳 杨眉佳 邵齐齐]多民族文化交融视域下的靖州飞山信仰调查与研究
·[郭永平]地域景观、民族文化与辽西蒙古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徐赣丽:《民族文化的空间传承——对侗寨的田野研究》
·[周星]“空间民俗学”的新境地——徐赣丽教授新著小序·王宪昭:在古老神话中解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从最“土”的学问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韦鑫]民俗医疗观念与疾病的文化隐喻
·[王丹]多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仙妻”形象研究·[刘燕舞 朱雯]复制还是隐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