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重庆故事大王魏爷爷“走”了
  作者:周文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8 | 点击数:8354
 


·关联阅读·

“中国格林兄弟”最后一位走了

中国网 2009年04月17日
 


      他爱听故事,更爱讲故事。

      85年的人生路,他有半个多世纪生活在故事中的人间、仙界和魔域。

      他在九龙坡区走马镇妇孺皆知,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加推崇,还与堂弟(早已去世)一道被誉为"中国的格林兄弟"。他就是被尊称为故事大王的魏显德老人。

      遗憾的是,这位故事大王,已经离开了我们。

      他掐着食指辞世

      魏显德老人去世了,这个消息在昨天被更多的人知晓。关于他的辞世时间,因其右手拇指一直紧紧掐住食指指尖,而成为如他故事中吊人胃口般的悬妙"情节"。"这应该是他在告诉我们他离去的时间——子时。"幺女魏祖容说。

      亲友都感叹老人走得太突然,妻儿很悲痛,不愿接受已与老人阴阳相隔的现实。

      "当天下午他还在门口和熟人打招呼,晚上就一觉不醒了。"大儿子魏祖国提起父亲14日晚上的情况就自责不已:当晚,老人没有吃饭,要求儿子抱自己上床休息。"因为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加上之前他还在门口走动,我们根本没想到,他会突然就走了……"魏祖国的眼圈湿润了,围在他身边的兄弟、姐妹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15日凌晨2点左右,与老人分床而睡的老伴陈绍珍从睡梦中醒来,伸手去摸老人的手脚——这个习惯陈绍珍从3年前老伴病重就保持着。"当时我还以为是他的病又加重了。"大儿媳妇赵明华听到婆母的呼叫声赶来时,发现公公已没了气息。"当时他的右手拇指紧紧掐住食指指尖,无论谁用力掰,就是无法分开……"

      放牛娃成故事家

      "他与故事结缘始于6岁。"西南大学副教授,教民间文学的王倩予与魏显德是忘年交。从老人的人生经历和成长环境,王倩予找到了中国南部农村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源。王倩予介绍了魏显德的经历。

      魏显德共有6兄妹,他是家中老三,也是唯一的男丁。

      人多家穷,6岁时,魏显德到同村一谢姓大户家当放牛娃。谢姓主人嗜好讲故事,一有时间,就会给孙子天南海北吹神话,也从不拒绝魏显德当听众。"结果,每回听了,他就回家去给姐妹们转述。"

      10岁左右,魏显德开始随当盖匠(农村当时专门修茅草房的人)的父亲"走南闯北"了。

      沉默寡言的盖匠不讨主人家喜欢,为了揽到活路,干这行的人大多能说会道。小小年纪的魏显德因此开了眼界。"他的父亲和很多同行,不仅口才好,还能讲很多故事,唱好听的山歌,他因此耳濡目染。"王倩予回忆,魏显德说起这段经历时非常自豪。"他回家后,总要站在板凳上,给姐妹们‘操练’。"

      真正对魏显德故事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他随卖草药的幺叔沿四川、贵州等地沿途行走的时候。

      12岁那年,魏显德踏上与幺叔一起卖草药的道路。

      幺叔除了卖草药,还擅长讲故事。一到落脚地,做完生意后,幺叔就会将代表讲故事的牌子,在茶馆的桌子上一放,周围的听众就自然围拢过来。"魏大爷当时只能做做给幺叔拉场子、倒茶之类的小事。但也就是这样的时刻,他脑子里开始一个个地储存起自己听过的故事来。"

      每天住客栈,听店客围着油灯排队讲故事,成了魏显德"旅途"中必做的"功课"。"那些年下来,魏大爷肚子中的故事就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了。"

      解放后,魏显德成为原走马乡第一任副乡长。即使开会,他也会通过讲故事来宣传政策、布置工作。

      魏显德仅有小学文化,但一生为故事奋斗,不仅出版了故事集,还以1431则故事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授予的民间故事家称号。"他是重庆故事界获得最高殊荣的第一人。"老人的关门弟子、巴蜀笑星吴文提起这位老师,自叹不如。

      吴文为恩师吊丧

      "你们不能去找政府为我报销医药费哟!"老人病重期间常说的这句话,成了妻儿听得最多的叮嘱。说起父亲的节省,47岁的魏祖容无法自控。

      11年前,魏显德患了脑血栓病,魏祖容的印象中,"只有那次,我们找政府报过一回医药费。"此后,老人先后患上哮喘和前列腺病,每个月的医药费至少300元,"只要我们提出报账,爸爸就会说,国家每月给他工资,管他吃了饭,绝不能再伸手要国家的钱。"

      "他是个很为别人着想的人。"走马镇文化专干钟守维和邻居见证了一件事:魏显德在重病期间,无意间看到小孩在田坎上奔跑,怕他们掉到田里,老人竟带病编出篾栅栏,拦住田坎。

      "从1989年夏天与他相识,至今我们交往已20个年头。"王倩予说,从配合自己收集故事素材,到帮助自己寻找故事源头、启发同镇的其他故事"篓子"讲需要的故事,"他从没想到,也从没提出过自己是否有好处之类的话。他总是默默耕耘、奉献。"

      老人生前叮嘱子女,自己过世后,别放鞭炮,一是要节约,二是要安全。但这回,一贯听话的儿女却违了老人心愿。"他一生都为他人考虑,从来都是节俭成性。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程,我们无论如何都要热热闹闹地送他上路!"

      昨日,惊闻恩师去世,正在备战本报故事会的吴文匆忙赶去吊丧。"我这两天正要向老师请教呢,哪想会有这样的结果。"

      作为老人的衣钵传人,吴文为老师的离去很痛心。问及从去年拜师至今,学到了老师几成"功力",吴文坦言,是"晾衣杆夺月亮——增得近的哥哥增得远"。

      "魏大爷的逝世,对我们来说,犹如哈萨克一首民歌中的歌词:我的祖母去世了,我再也听不到这么美妙的声音了!"王倩予的悲伤,获得在场者的共鸣。 (文章来源:人民网;记者 董亿 实习生 段炼)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04月17日 09:26:0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记忆天空的千古绝唱──“峡江号子”传承之忧
下一条: ·[刘守华]故事村与民间故事保护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李一]重庆大足宝顶香会田野考察·[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