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中华汉字寻根之旅”论战陕西
——国人需重新认识汉字的重要性
  作者:记者 胡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6 | 点击数:10546
 

  汉字正遭遇一些问题

  汉字是世界文字丛林中唯一花开不败的常青树,这是世界上其他文字都难以企及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一直有无知或不负责任的人以不负责任的态度解读、使用汉字,中华文明的“活化石”汉字,正处于被漠视、被糟蹋的危险之中。列席会议的语言文字界专家坦言,在座每个人都有过对汉字的误读和错用,因此,挖掘汉字内在精华,继承和弘扬汉字承载的中国文化,致力于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使用汉字,是“中华汉字寻根之旅”的宗旨所在。

  满怀匡扶汉字文化的侠肝义胆,专家们一一慷慨陈词。

  北京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李知文用一个个刺眼的例子表达了他对汉字错用的担忧。他说,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书籍、报刊、电视字幕等,多有刺眼的语言文字瑕疵。如“不假思索”常被写成“不加思索”,“如弃敝屣”被改为“如弃敝履”,“攻其一点,不计其馀”,被改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相形见绌”被改作“相形见拙”,这些对成语并非形近而讹的改动,不仅字面上错得离谱,表达的意思也截然不同。

  繁简字混淆也是汉字应用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某电视节目的字幕用繁体字,将慈禧太后打作“慈禧太後”,李知文指出,太后的“后”乃正字,而非繁体;又如,“化干戈为玉帛”,电视字幕却写成“化幹戈为玉帛”,“古人云”被写成“古人雲”,事实上,在这两句话的搭配里,“干”和“云”都是正字,并非繁体字。生造或妄改词语也是汉字大患,现在的报刊不说“吸引人眼球”,而说“抓人眼球”;本意为土地或气量狭小的词语“褊狭”,被改作辞书无有其词的“偏狭”。李知文表示,类似糟蹋母语的行为,愈演愈烈,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此司空见惯,置若罔闻。

  “一手好字被电脑废了,一个好胃被酒废了,一个好家被情人废了,一个好官被人民币废了。”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主任、《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的发言以此开场。他认为当今的汉字使用存在字理性的模糊、审美性的弱化和识别度的混淆。“现代人不讲字理,不认为汉字本身有何奇妙之处,在现有的教育体系里,学生虽然知道读音和基本的字义,但并未真正认识、解读每个汉字的深刻含义。”此外,郝铭鉴指出,书法家写错别字的现象时有发生,准确尚且谈不上,何来美感?有的书法家写了几十年书法,都不知笔下汉字的根源,甚至有某些附庸风雅的领导在给大桥题字的时候,把某某“大桥”写得像某某“火锅”的样子,让人啼笑皆非。

  简化字是否需要改回繁体字

  今年两会,有政协委员提议分批废除简化字,恢复使用繁体字,该提案引起多方热议,对于有着寻根寻源意义的“中华汉字寻根之旅研讨会”而言,汉字的繁简之争当然是一个不容回避也不应错过的话题。

  在研讨会现场,就是否应该恢复使用繁体字的话题,专家各执一言。保“繁”派代表王文元的观点是,随时代产生、被大范围使用的俗语俗字会在历史的浪潮中荡然无存,而繁体字则不然,繁体字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正体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历史都是用两种文字记载的,唯有中国的史书,始终是用繁体字书写的。如果要写《二十五史》,则一定要用繁体字,才能千年不朽。

  对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文字处处长于虹提出反驳的意见。她认为,主张恢复繁体字的人大多基于两点考虑,其一,繁体字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二,简化字是极左文化的产物。实际上,文字是一种工具,文字的使用,牵涉到太多人,现在使用何种类型的文字,是历史的产物。她主张,在汉字使用过程中,一要了解历史,二要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三要立足现实,四要遵从约定俗成的规定。

  “我不主张简化字改回繁体字,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我们应该避免走回头路。”郝铭鉴对大范围恢复繁体字持谨慎态度。

  对以上观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厉兵并没有急于表态,他说:“英国人很少有人能读懂狄更斯的著作,但今日的中国人能看懂千百年前的文献。我们在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中有些矫枉过正,我担心再过几十年,人们还能否看懂以前的文献。简化汉字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个过渡,是暂时供工农兵大众学习的工具,这样草率的处理是对汉字的不尊重。汉字遇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实行拼音教学,学生对汉字的第一印象是拼音的拼写,而非汉字本身,这是极为危险的倾向。”厉兵提出,今后对汉字的整理要有两个坐标,一是历史的纵坐标,二是地域的横坐标。且不论当初汉字简化是对是错,既然已经普遍简化了,再全面恢复繁体字,必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是繁是简,不应草率得出结论。为了汉字的长河不断流,他提倡当今的年轻人要锻炼看繁体字书籍。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09-4-2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第17届妙峰山庙会将开幕 近百档民间花会展演
下一条: ·第四届北庭民俗文化节将在吉木萨尔县举行
   相关链接
·[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
·一场寻根问源的集体跋涉·[陈秋]汉字“时”民俗含义解析
·寻根京剧“京剧发祥地”揭地标·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 传统民俗受热捧
·聊城:修家祠印家谱 寻根气氛渐浓·2013文化脉动:汉字书写呼唤母语敬畏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梁起峰]从电子媒体看女娲神话的当代呈现
·寻根问祖修族谱热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术·[石釜]白川静和他的汉字新说
·叶舒宪:新神话主义与文化寻根·[倪雪君]“她”字文化是怎样层累的
·华人寻根问祖的“线路图”·[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的“寻根”文学
·汉字繁简之争·[万建中]论崖葬的文化意蕴
·[陈泳超]大槐树:凝聚力的民间符号·[叶舒宪]比喻的文化价值与人性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