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王振忠]逝去的城市风情
  作者:王振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9 | 点击数:12818
 

  

  《北京民间风俗百图》描绘了市井百态,特别是社会底层民间艺人的诸般活动。在以往,下层民众的社会生活通常不受文人重视,虽然乾隆时代江浙一带曾出现过一百幅《太平欢乐图》那样的作品,也描摹过一些市井百姓的劳作营生,但由于那部书是献给高宗皇帝的,主旋律当然是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内容充溢着对浩荡皇恩的歌功颂德,故此图幅中展现的只是那些在统治阶级看来是正当的职业,没有像北京和广东的风俗图那样涉及面更广,尤其是对于游荡在城市边缘的人群着墨颇多。对此,倘若结合中外的其他文献,就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民间社会日常生活的诸多图景。

  早在清代前期,年年入贡的不少朝鲜燕行使者,就很好奇地记录了北京的市井风情。譬如,乾隆时代朝鲜著名学者洪大容就曾提及:

  衣市必有人双手举之,高声唱呼,夸其品格来历,如持裘则曰“这个皮造的东西,陕西来的”之类。唱毕,移置于左。凡一铺新旧服用,千百其数,积如丘陵,终日搬东搬西,唱呼不绝,往往有声竭喉涩不成声者,其音节清健,可笑可听者,行者围立喝彩者,越弄越精神,转为俳优戏,盖诸铺专以聚人为务,则必利市也。

  这是北京街衢巷陌间拍卖旧衣的生动场景。对此,《北京民间风俗百图》第71图《卖估衣图》曰:“此中国卖估衣之图也,其估衣俱系穿旧,自当铺或小市各处买得,四季单、夹、皮、棉、纱各色衣服,在街市设摊售卖,名曰估衣。”明清以来,中国的许多城市中都有估衣街(或故衣街),类似的场景自然是屡见不鲜。但在现代高楼林立的都市里,昔日耳熟能详的叫卖声,竟成了北京“城市最濒危的声音”。

  对于民间艺人,洪大容在其所作的《燕记》中亦有描述:

  尝游琉璃厂,道左千人拥聚,挨排不可入,遥望数丈长竿,尖锐如锥,上置径尺大磁楪,磨转良久而不倾下,观者齐声喝彩,盖其技之极,亦幻术之类也。

  这与《北京民间风俗百图》第82图中的《耍碗图》颇为相似,只是后图中表演者手里的道具并没有数丈之长而已。洪氏还专门招致那些“仪状庸迷、衣帽垢弊”的民间艺人,来到自己下榻的朝鲜馆内表演。大概是这些新奇的杂技让朝鲜人看得目瞪口呆,故此民间杂技也被他们称作“幻术”(后来入燕的朝鲜使者李德懋甚至称之为“骗子术”)。另一位朝鲜人朴趾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月燕行,前往高宗驻跸的热河行宫,祝贺皇帝七十寿诞。在他所著的《热河日记》中提到:“盖天下奇伎淫巧杂剧,皆趁千秋节待诏热河,日就牌楼演较百戏。”以皇帝诞日为节庆历史悠久,唐明皇的生日即呼为“千秋节”。可见,北京的民间艺人有时也赶赴热河集中展演,以供奉宸赏。

  对于这些幻术,朝鲜人朴来谦(1780-?)在《沈槎日记》中指出:“幻人之术,奇巧百出,大抵铺袱于地,绕行良久,乃箕坐而纳足于袱中,须臾揭视,则有琉璃瓶盛红鲋鱼四、五尾,观者大惊,曰:焉能无中生有!亦能以有为无乎?幻人笑而从之,复如前法,揭视则果无矣。”这让随行的朝鲜人金景球非常好奇,据说,他对那位艺人加以搜身,结果在后者的裤裆里找到了奥妙。尽管如此,朴氏还是深有感慨:

  昆邱玄圃总非真,
  周穆何时见化人。
  吞火吞刀尚有术,
  鱼龙游戏始如神。

  昆邱玄圃,系指昆仑山上神仙的居住之处。而“化人”指有幻术之人,则典出《列子》。《沈槎日记》卷三《宫室类》的写法,颇类清人的竹枝词,其中提及的不少北京风俗,在一个世纪以后的《北京民间风俗百图》中仍多所见。如第6图为《看西湖景图》:“此中国看西湖景之图也,天下之景无胜于西湖,所已(以)取此为名。然造此物者种种不一,有大有小,用锣鼓唱歌者,有指画中景之为说者。遇庙集,即多分挣也。”这样的西湖景,就很让朝鲜人兴味盎然。《沈槎日记》的作者写道:

  西湖镜,其法为彩阁,一厢帖两琉璃,琉璃之外,侧悬一大镜,镜下展画帖,如《三国志》、《西游记》、《金瓶梅》等类,画照侧镜,则近在咫尺者远如十里,细如毛羽者大如栋梁,天上云烟淡荡如真境,盖以远视镜为之云。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09-3-29 1:02:3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铁梁]村落生活与文化体系中的乡民艺术
下一条: ·[李建宗]仪式与功能: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陇中社火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
·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
·[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杨利慧]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万建中]民族交往与文化交融的历史演进——基于北京饮食文化的视角 ·[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
·[李晓宁]礼俗互动视角下清代以来北京村落香会研究·[鞠熙]19世纪北京国子监街火神庙商会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