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王志清]蒙古贞地区胡尔沁说书艺人生存现状调查
  作者:王志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8 | 点击数:20488
 
胡尔沁说书对蒙古族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因为胡尔沁说书是口头文学形式,所以很多神话传说、英雄史诗,都是由胡尔沁说书艺人口传心授流传至今的。可以说,目前当地挖掘整理出来的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都是从艺人口中得到的。(本文调查中的胡尔沁说书艺人杨铁龙就曾经协助县蒙语办公室搜集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工作)。另外,胡尔沁说书的精华部分可供其他文学形式吸收,如传统的好来宝和新兴的多人好来宝都是在胡尔沁说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还有填补蒙古族戏曲空白的阜新蒙古剧,在它的音乐中,有不少唱腔和伴奏音乐是胡尔沁说书曲牌,有不少唱词和韵白吸收了胡尔沁说书的词牌。传统艺术作用于新的艺术,没有历史文化的积淀,新的文化艺术形式很难产生。胡尔沁说书不仅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发展,活跃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而且为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的胡尔沁说书艺术仍然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二)胡尔沁说书现状
目前,蒙古贞地区现有的胡尔沁艺人仅占历史上兴盛时期的1/10,他们的演出场次日益减少。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家庭影院等现代视听的传媒手段的日益普及,为人们闲暇时间的精神消费提供了诸多途径。现代传媒为民众提供了共时的参考体系,人们的社会关系突破了口承文艺的时空局限。从总体而言,整个口头文学在现代传播媒介发达的时代遭遇到“生存,还是毁灭”的严峻挑战。胡尔沁说书艺人惨淡经营的现状应该是传统的文化交流形式在与现代视听艺术传播工具的抗衡中逐渐失去了市场的反映,是整个“悲情的民间文学”大背景下的一个个案。2.胡尔沁说书艺术的衰落还与当地蒙古族语言流失、蒙古族文化处于弱势地位密切相关。胡尔沁艺术的根基是建立在蒙古族语言基础上的,失去了语言就失去了胡尔沁说书这门艺术。在当地一些蒙古族家庭中,同在一片屋檐下的祖孙三代都出现了语言交流上的隔阂,祖辈们是纯正浓厚的蒙古语,孙儿辈则流利地讲着汉语。祖辈用生硬的汉语,孙儿辈吃力地用蒙古语进行代际之间的语言交流,这就是出现在当地非常普遍的语言文化现象。于是,胡尔沁说书的听众大多自然地集中在年过半百的蒙古族民众身上,并且以老年听众居多。而老人在家庭结构中所处的角色已经是被赡养的角色,很少能在经济上做主,听胡尔沁说书是要付一定报酬的。有些孝顺的子女们即使自己不太懂蒙古语,也会在为老人祝寿等集群性民俗活动上邀请艺人说书助兴,有的则不愿这样做。3.胡尔沁说书民俗功能的减弱。在历史上,胡尔沁说书艺人的地位在民间是很高的,它不亚于过去在民间享有声誉的蒙医大夫。在人们心中,胡尔沁是个“福星”,被认为是能驱邪治病、免灾免祸、保人平安、带来幸福的神人。胡尔沁的说唱具备了一些在巫术仪式中能够起作用的信仰和象征功能,能给处于现实困境中的听众带来心理上的镇定和精神上的寄托。在历史上,请胡尔沁说书的原因有三种:一是以纯娱乐性为目的;二是庆祝新房落成,为天地神灵助兴,祈求五畜兴旺、五谷丰登等;三是精神治疗久病不愈的病人。基于以上三种原因,胡尔沁有很高的身价。所以,在诸如乔迁、新房落成、孩子满月之时邀请胡尔沁说书也出于精神信仰层面上的需求。有的人家在这些重要场合即使自己听不懂说书内容也会邀请艺人说书,在很大程度上胡尔沁说书成了一种精神慰藉。
在蒙古贞地区,胡尔沁说书艺术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长期以来在自然状态下生存发展,并不需要人们刻意地去保护和抢救。但是,目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这门艺术已经丧失了以自然形态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的衡量标准来看,胡尔沁说书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积淀了丰厚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目前确实已处于濒危险境,应该是必须抢救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尽快采取科学措施加以抢救和保护。
 
二、那木吉勒生存状况调查
 
(一)那木吉勒的学艺与师承、昔日从艺状况
那木吉勒,1963年生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佛寺村,先天视力严重障碍,从14岁开始学习胡尔、学说书。在胡尔沁说书艺人的历史上,残疾人占了相当的比例。那木吉勒七代的师承谱系上,失明者就占了五位。那木吉勒的师承谱系为该行业特殊的人员结构提供了一个例证。谈到学胡尔的动机,当父母的都是考虑到残疾的孩子不能正常劳作,就必须让孩子掌握一门生存的本领,很多家长选择了胡尔沁说书。大多数胡尔沁说书艺人或家庭是出自功利目的来从事这一艺术行业的。那木吉勒因为视力原因,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学胡尔了。他不认识蒙古文,略识汉字,但从小记忆力超强,这一点在现年75岁的齐品成老人那里得到了证明,他是那木吉勒小学时的班主任。学胡尔、学说书是个很艰苦、很复杂的事情,不仅要学会上百首的曲牌、曲调,还要背熟上千条的唱词唱段;不仅要记熟几部乃至几十部长篇中上千人物的姓名、官职、兵器和城郭的名称,还要有触景生情的表演技巧。那木吉勒主要听镇上瑞应寺的喇嘛诵书,借此先后向十余名喇嘛老师学习,其中从舍利高僧乌力吉那里受益最多。他的说书曲调主要采用寺庙音乐和民间器乐,可见受到了当地寺庙文化的巨大影响。1980年他参加县里组织的第一届胡尔沁艺人学习班,1982年拜著名胡尔沁康殿文为师。他努力钻研,现在成为蒙古贞地区较有名气的胡尔沁。他说唱的特点是:语言诗歌化、哲理化,寓意深刻,表达准确;把民间格言、谚语、笑话融为一体,结合故事情节交错运用,相互渗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董晓萍]民俗学者与文艺学者的田野作业
下一条: ·[邵一飞]谈民俗田野作业中的“还乡调查”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
·[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
·[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杨雪]拉祜族芦笙舞的文化特性及其现代传承保护·[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