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郭建勋]《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尼生存现状调查
  作者:郭建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4 | 点击数:14455
 

二、《格萨尔》说唱的师承与传承

在阿尼的世界中,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到人生经历等方面,英雄格萨尔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格萨尔就是他心目中的神。在与他闲聊中,你会经常听他提到“英雄格萨尔”。说唱《格萨尔》也成了他崇敬英雄格萨尔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阿尼说15岁时梦见一位身穿白衣,骑着一匹白马,全副武装的格萨尔化身曼青热嘎。在梦中教授他说唱《格萨尔》的唱腔。后来,他从原八邦寺的喇嘛、后来担任竹庆佛学院院长的罗曲老师那里学习了更多的唱腔。老师送给他一杆类似史诗中说唱的格萨尔用过的九节马鞭,马鞭上挂着一个印有天然菩萨像的翡翠玉,传说与格萨尔披过的铠甲片相似。他说唱英雄格萨尔时,手里拿着马鞭。罗曲老师还送了天然的如婴儿睾丸状的贝壳化石给他。阿尼还有一个据说是格萨尔托梦让他在青海拾到的石头。石头表面有格萨尔骑着马的天然白色图案,酷似德格阿须格萨尔纪念堂前矗立的雕像。这些神奇宝贝,使得他在说唱时更觉得有神灵的襄助。

而史诗说唱的内容则是他从书本上学来的。一个与他母亲是亲戚关系的旺乌巴登喇嘛听到他的事后,特意找到他,给了他一本旧书,这正是《格萨尔史诗霍岭大战》的上部,他开始艰难地自学藏文,并能基本读通全书了。阿尼前往青海玉树做生意时(具体时间阿尼记不太清楚,只记得,当时的牦牛肉是二角五一斤,酥油是七角五一斤),遇见新出版的《霍岭大战》上、中、下三部,他很想买,问价,要30元一部,他只挣到100元,还得留返回德格的路费,为节省路费,他天天扭住书商讲价,但至少要25元一部,阿尼一狠心花75元买下了三部。

如今阿尼能唱《格萨尔》史诗中80个英雄的唱腔,已自学过77部《格萨尔》史诗。他说,不管自己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将英雄格萨尔说唱下去,同时想把他的80个唱腔传下去。阿尼希望能收到一男一女两个徒弟,不分民族、国籍,只要喜欢《格萨尔》说唱艺术的,他都愿意收为徒弟,并全身心地教授。现在德格县文化旅游局的23岁的汉族姑娘付晓阑正在跟他学习藏语。阿尼也希望孙女泽仁曲珍继承他的衣钵,但是阿尼对待孙女的未来有些矛盾。“阿尼把孙女也叫来了,一个12岁的还未见过世面的天真女孩子,叫泽仁曲珍,阿尼让她唱,她站起来,唱了一段格萨尔王传中爱妃珠姆的唱腔,未曾修饰的声音甜美而富有特色,表情大方自如,一唱就融入到歌中。和我们同行的甘孜州歌舞团刘忠寿老师,在听了泽仁曲珍的演唱后,当即决定要招泽仁曲珍为自己的徒弟,进行专业培训后赴京参赛。阿尼感激地把孙女托付给了老师,并说,为了学唱,孙女死了他也不后悔。简单而直接的托付,却道出了一颗痴心,让我们感动良久。”见尹向东《艺人阿尼》,(载《甘孜日报》200477日)一方面自己的坎坷一生让他有些顾虑;另一方面,现在国家对《格萨尔》说唱的重视,又让他看到了希望。孙女对此也有点兴趣,平时喜欢听阿尼演唱《格萨尔》。但是她同时又想今后能当兵或唱歌。她除了在学校扮演珠姆外,也因演唱现代歌曲,获得过德格县的少年演唱表演赛的二等奖。她平时的最大爱好就是听歌,喜欢藏族歌手,尤其崇拜从德格走出去的歌手亚东,还有在当地旅游文化局工作已出了歌碟的业余歌手小四郎,她也喜欢阿杜等港台歌手。

三、阿尼的生活现状

(一)生活环境

阿尼现在居住在四川省德格县城所在地更庆镇。该地海拔3240米,属青藏高原气候,长冬短夏,夏秋相连。年平均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312℃,极端最低气温为-207℃。(四川省德格县地名领导小组,1987

阿尼的家在德格印经院对面的半山坡上。两楼一底,共有15间,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大约花费了8万元左右人民币。这些都是他前些年在印经院雕刻经板和做了9年的药材、皮货、饰品生意时的所有积蓄,还欠了近1万元左右的债,最近才还清了欠债。

房子前有一块院子,院里的空地种着各色花草。据他讲,这是英雄格萨尔告诉他的,种花和敬献圣水是敬佛的最好办法。花地边上有种着几棵白菜的菜地。在房屋的正前方,顺着墙边还有一小块菜地,据阿尼的孙女泽仁曲珍讲,是因为现在阿尼要上班,没有时间种地了,所以就送给邻居种菜了。底楼有两间屋子,一间堆放的是圆木,主要是用来当作燃料的。另一间空着,供冬天来县城转经的亲友居住。在藏区的传统建筑中,这一层本来是牛、猪或羊圈,因他们居住在县城,因而也就另作它用。“门内即最下层房屋,为牛马牲畜栖息之处,不住人,亦不除畜粪。”(任乃强,193431)顺着木制汉式楼梯,“番人开楼之梯,为独木梯,俗称蛮楼梯,用整条木柱造成。……草地规矩,惟官爵者之住宅,如土司官寨,汉官衙门,与台站等,始得用汉楼梯。(即内地通常之木板楼梯。)无官位者,虽富有拟王侯,不得擅用。……番人中无官位而富有者,仅能于其独木梯之平底右侧,留木棱一条,俾上下人等便于攀抚而已。惟汉人,则无论有无官位者,皆得装置汉楼梯。近年关外,法度已坏,通都大邑所住之番,多有越制使用汉梯者,惟穷乡僻壤,仍守旧制。”(任乃强,1934)上到二楼,向右拐,进门是一间客厅(冬天他们基本就不在这里呆,阳光照不到,太冷,而是呆在小厨房),进到客厅,左边是佛堂,右边是阿尼的卧室兼书房(在这里阿尼每天早晚都要读有关格萨尔的书)。挨楼梯的是两间厨房,另有四间是堆放杂物、粮食的房子。二楼沿房间通道,走到尽头,是在过去寻常藏族人家里没有的厕所。 

“西番不用粪尿为肥料,率皆遗弃于地,听其分化泯灭。寻常人家皆无厕,或排泄于室外,或入牛羊栏内排泄。……但凡官寨皆建有厕,在高墙外方,突出小楼一只,恰容一人,楼板开穴为粪孔,离地恒三丈。”(任乃强,193437)三楼有四间房屋,一间是孙女的卧室,一间是儿子的卧室,有两间是客房。三楼的房间基本上空闲着。屋顶很开阔,站在楼顶,可以鸟瞰德格县城,也可俯视德格印经院。屋顶构造:“铺劈柴,劈材上铺细枝,细枝上铺黄土”。“边地初夏为雨季,冬月为雪季,雨雪两季,皆能破坏屋顶,致于浸漏;故初秋农闲,番民必须修理屋顶一次,凹者填之,松者筑之,不使积水,不使生草。”(任乃强,193437)所以阿尼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修。阿尼的整个房屋基本闲置在那里。而其地理位置特别好,如果能够开办民居接待站,想必会有许多游人来住的。就是现在,也有许多游客慕名来他家居住,阿尼很好客地接待,但往往只是象征性地收点费用。我曾经在闲聊中给他建议过。他说,甘孜州旅游局的负责同志也向他说过,让他办民居接待站,这样也可以极大地改善阿尼的生活条件。但阿尼说,他现在要上班,还要读记、说唱《格萨尔》,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来办民居接待站。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袁学俊]“中国故事第一村”耿村发掘始末
下一条: ·格萨尔艺人——传承“世界最长史诗”
   相关链接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王伽羽梓]新媒体视域下非遗传衍的内部革新和时代路径
·[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
·[王素珍] 赞土地与唱春 ·[朱万曙]董永故事的汉、彝说唱文本
·[国家玮]乱世中的治世想象·[祝鹏程]中国曲艺说唱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丹珍草]《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专家组成立
·《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出版·刘祯 刘云水 主编:《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
·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
·[郎雅娟]侗族说唱文学的叙事特征·[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
·[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论·[李菲]心像·物像·绘像:阿尼格冬与藏边社会地方历史的图像隐喻
·[董秀团]云南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的类型及特征·潮汕民间文学推广:告别“严肃脸”,与动漫说唱“混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