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潜明兹]从萨满教神话窥其生命观
  作者:潜明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5 | 点击数:18302
 

一、生命观的核心——灵魂信仰

人的生死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生必有死,永生是不可能的,那只是一种宗教的幻想。恩格斯早就提醒过人们:“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却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的生命观无非是这样。”又说:“生就意味着死。”②科学的生命观,不仅承认这一现实,而且把有限的生命安排得很充实。但远古时人的生命很短促,生存条件很艰苦,也不可能有科学的生命观。他们为了抗拒这一事实,力图对生命现象作出主观的、合乎自己理想的解释。他们出于求生欲望的强烈,在生与死的挣扎中,试图找到一条永生之路。由梦境而引发的灵魂观,诱导他们相信灵魂的存在以及灵魂的独立性,进而相信灵魂不死即生命永存,于是萌发了灵魂崇拜。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萨满教特殊的生命观,而这种生命观并非萨满教的首创,它直接继承了原始信仰的灵魂观并加以改造和发展。有学者命名为“前萨满文化时期”,其实就是原始宗教时期。这一时期的灵魂崇拜已很普遍,灵魂观念已很活跃。有关的神话极为丰富。其中最为原始的是动、植物崇拜的神话。萨满教的禽鸟崇拜不仅带有普遍性,而且很有特点。其实禽鸟崇拜在南方诸民族中亦常见,不过北方的禽鸟尤以鹰、雕占特殊地位。满族有一种篇幅短小的神歌,颂雕诗有:“天山山峰上,金楼银阁中的雕神,从高高的天上降临。”③萨满教把这种不平凡的神鸟视为祖神,依托着祖宗的灵魂而向其膜拜。鹰神更是萨满教至高无上的神灵,几乎是世界性的,关于鹰与女萨满互变的神话流传极为广泛,鹰顺理成章地成为保护神和祖先神,萨满神歌用类似颂雕的诗颂鹰。今人不能用后起诗歌的韵律节奏去要求它,它首先是祭神辞,表达了先民对鹰、雕之神的无比虔诚。

鹰崇拜不仅在北方民族普遍存在,甚至影响到中原文化。中国凤的最终形成并定型,到明清之后,明显地融进了鹰鸮类的因子。凤凰身上那突出的鹰目、鹰爪和鹰颈便很能说明问题。可见北方民族对中国凤的定型有重要的贡献,使中国的凤不仅仅是秀美、奇诡,而且很有气势。令人不能不想起《庄子·逍遥游》的鲲所化之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当鹏由北海迁至南海的时候,“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跟萨满教的鹰、雕之神何其相似。当然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考证庄子的鲲鹏原始资料来自何处,但我从另有的资料得知,从商初到周后期的凤鸟形态也是鹰鸮类,不过未定型,后世加进了朱雀、孔雀、鸡等类型。一直到封建社会后期,鹰鸮类才重振神威,恢复原有的主要特征而最终定型。④这是否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把视角放宽来考察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并认识到北方萨满教在灵魂信仰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鹰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可能是渊源相当久远的。

大家所熟知的英雄史诗《格萨尔》有一个重要的情节:格萨尔同父异母的兄长甲擦,抗击霍尔时英勇牺牲,这位大英雄死后的灵魂借鹞鹰的尸体复活,飞去跟格萨尔相见,口吐人言,叙述别后离情。说明灵魂不灭、灵魂转移,在藏族的苯教跟北方民族的萨满教有着非常相同的性质,很难说是文化交流所致,而是在相似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生态环境相近的条件下,不约而同产生的相同心理。

以上属于萨满教的原生态。这一时期,人们就是这样看待生命,认为不是人创造了宗教,而是宗教创造了人,即神创造了人。人们从这个颠倒了的世界里求得了满足和慰藉。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被宗教的幻想性所取代。人的生命被虚无缥缈的灵魂观所取代。鹰等神奇动物,成为超越人间力量的强者活跃在萨满世界。

“看一看神圣的观念是怎样产生的——在所谓原始部落里可以看到——这很有意思。神圣的东西最初是我们从动物界取来的,就是动物……”①因为动物是神圣的,人们将灵魂栖息于动物之体,便有一种宗教的庄严。人们终于借助动物抚平了本身对生老病死的困惑。为了显示灵魂独立、灵魂转移和灵魂永生的合理性,变形神话便顺应需要而大量出现,成为巫术文化中巫术文学的华章,绚丽多姿,目不暇接。

二、灵魂信仰的支柱——变形

通过宗教信仰以达到祈求生命的延续或复活的目的,用语言来表述其信仰,便是神话。变形神话同相应的仪式相结合,即两者互为叠合,又互作解释,便从内容到形式对当时的生命意识作出了合乎原始人想像的表达。变形神话是典型的巫术艺术,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信心,对神灵的信仰,对原始艺术的无意识的创造,对死亡恐惧的假想的战胜,在变形神话里都有反映。变形神话几乎是原始人克服一切艰难困苦、无往而不胜的精神武器。灵魂信仰的内容无不是通过变形神话来表达的,变形神话的心理基础乃是建立在原始初民混沌的、综合的、非分析的、非科学的世界观基础之上。他们相信万物同体,此物即彼物,彼物即此物,因此,彼此之间的灵魂可以交换、转变、互变。他们对生命长驻的追求,对死亡的抵制,达到无比的执着。这种宗教信仰的无限追求,以致在意识领域内能将无限变有限,将静止变为流动的生命力。所以,变形神话不是随意消遣的故事,而是真实可信而又神圣无比的原始圣经。国外有学者对变形作了这样的界定:“如果世界有什么典型特点和突出特性的话,如果它有什么支配它的法则的话,那就是这种变形的法则。”②真正原始的神话几乎都是变形的,就其本身而言,既是内容,又是形式。既是原始人生命观的表现,更是原始人灵魂活动的载体。

萨满教的变形神话很丰富,大体上不外乎人的拟物化或物的拟人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陶立璠]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
下一条: ·[荆文礼]萨满文化与满族传统说部
   相关链接
·[张瀛月]山东“煎饼”音变考·[成容]四川“望娘滩”故事的母题解析
·[周露丹]中国夭折幼儿丧葬习俗研究·[杨利慧]民俗生命的循环:神话与神话主义的互动
·[崔红燕]《搜神记》中灾异说之变形类故事解读·马昌仪:《魂兮归来——中国灵魂信仰考察》
·[班国瑞]关公与观音:两个中国民间神在古巴的变形·[钱斌]变形、遇仙与穿越
·[石维刚 谭祖武]苗族牛崇拜审美意识的符号化·[万建中]时间差:神圣与世俗边界的构建及洞穿
·[陈华文]在生存与再生之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