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西村真志叶]民间幻想故事的素材选择及其形成
  作者:(日)西村真志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6 | 点击数:14092
 

(1)体裁的中心

本文资料中,选择频率较高的剧中人,主要是同辈或上下两代的亲属、青年、老人、国君以及官僚。站在体裁的层次看,这些剧中人似乎处于幻想故事的中心位置。

a.家庭。传说的家庭,主要指的是包括血亲、姻亲、干亲在内的规模较大的家族。从统计结果看,讲述人似乎对这些剧中人给予相对松散的关注。而幻想故事中,家庭便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成因素。这里的家庭,主要是由同辈或上下两代构成的小家庭。这种对家庭成员的限定,一方面赋予幻想故事的叙事文本以一种易于把握的情节发展线索;另一方面又使得作为体裁的幻想故事获得明确、固定、苗条的形态。

b.青年和老人。从年龄看,儿童和中年人很少成为幻想故事的中心话题。假如他们被选为主人公,他们通常具有某种亲属称谓、称号、职事称谓,难以体现其年龄层次。幻想故事的主要事件主体,便是青年和老人。青年已发育成熟,诸如婚姻、抚养老人等事件即将发生在他们身上。作为可能性的实体,青年大概优先成为幻想故事的主人公。在这些青年人的背后存在老年人。老年人作为一种重要配角,让青年走出远门,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或加以处罚,又让他们回到原处。假如他们被选为主人公,那么事件一般由他者带到家中,如何恢复或维持原来生活秩序便成为故事的焦点。青年和老年人分别为幻想故事赋予能动性和稳定性。幻想故事在二者之间似乎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c.国君和官僚。在选择称号、职事称谓方面,幻想故事缺少针对性。只要符合内容和当地生活习惯等,讲述人似乎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自由创造,或体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其中,国君和官僚保持着较突出的构成比。从统计结果看,他们也是传说的兴趣点所在。不同的是,幻想故事的讲述人反复地把主人公放在和这些高层人物的关联中。二者在社会地位上的距离,折射出幻想故事酷爱极端性的体裁性格。

(2)普遍性

幻想故事的常见人物称谓,大多是普遍性较大的、不受时代限制的称谓。即使选用历史称谓,他们也很少像传说一般,选择一些和特定时代紧密联系的称谓。幻想故事的历史称谓,不过是相对符合于“从前”这种泛指的过去的符号。除非为情节发展所需,讲述人只是在不影响听众理解的范围之内,适当地选用这些历史称谓。至于“那时候不叫剃头,叫修面(《耿村·担脚小旗杆》)”这种基于历史知识的说法,更是少见。

(3)背景的缺少

传说中,诸如“祖宗”、“后代”、“乡亲”等称谓,保持着较高的构成比。这些剧中人将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构成主人公的活动背景,从而使之成为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而幻想故事中,这些称谓相对少见。幻想故事的主人公就像是一种脱离特定时空的存在。他们往往脱离纵向的血缘关系和横向的地缘关系,甚至脱离内在的情感联系,自由地到达异地展开活动。

2.物象

(1)形态

a.固体。无论是一般物象还是魔物,幻想故事的物象很少会有复杂的形态或模糊的轮廓。假如出现这种物象,它们通常变为金银财宝。如果是液体,它们往往被放在容器里,或被固体化(如“水珠”),有的甚至直接变为固体:“一滴泪、一滴泪地积存下来,变成了块大青石。”(《耿村·猎人的故事》)这些形状明确的固体,作为幻想故事物象世界的主要建材,共同巩固剧中人的活动基础。

b.排泄物。正如上述,幻想故事对固体具有特殊的嗜好。而惟一的例外,便是排泄物。幻想故事的讲述人经常把最低价值的大小便,对峙于最高价值的金银财宝。幻想故事偏重极端性的性格,从二者的相差中得以呈现。另外,大小便也是一种把笑意含在其中的素材。它使幻想故事的世界进入一个可乐的层面。意大利童话作家罗大里(G.Rodari)从民间故事的排泄物所引起的笑声中,看到了一种自由精神的体现和它作为解放者的功能。①对幻想故事这种在形式上受到较大约束的体裁来说,这种令人感到自由或轻松的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性质

a.日常性。德国童话研究者雷里赫说道:“为了防止过于偏离现实,民间故事采取所有的手段。”② 在物象的选择方面,幻想故事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幻想故事的常见物象,首先是那些日常用具或平时容易见到的普通物象。幻想故事中,除了人间,连那些异界都挤满了日常物象:“这井里有个井龙王,龙王给了老大一只小板床坐着。”(《耿村·一桃治二女》)这种日常物象不分层次的选择安排,为幻想故事带来了浓厚的日常气氛。由于事件背景的关系,有些传说的日常物象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日常的含义:“名叫弓箭的武器。”(《四川·彭祖和古彭国》)而幻想故事物象的日常性,基本上以现在的讲述人和听众为标准。这些扎根在现实的日常物象,在倾向于超现实的内容中,把虚构和现实紧密连接在一起,有效地防止幻想故事成为纯粹的幻想。

b.普遍性。由于内容的要求,传说的讲述人主要在自己和听众的知识所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诸如“长城”、“鸦片”等物象,塑造出基于“秦朝”、“清朝”等特定时代的物象世界。他们也会选择诸如“青龙刀”、“羽毛扇”等物象,来塑造“关羽”、“诸葛亮”等个人形象。而幻想故事的物象大都是不属于特定时代或个人的普通物象。这些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象,和那些普遍性较大的剧中人同样,大概可以说是幻想故事较为突出的“传播能力”③的重要来源之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华文]论典籍、诗文与传说的交错互动
下一条: ·[吴真]科技手段对村落祭祀演剧形式的重构
   相关链接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姚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表演艺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视域融合看中国保护实践的路径选择
·[唐璐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列入机制的挑战与治理选择·[刘德增]入乡随俗与故乡记忆:明清以来中国移民的文化选择
·[何志清 刘玉珏]赣南采茶音乐创腔手法中的“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任积泉]“守正创新”是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必然选择
·[于平 张月龙]“岭南文化”语境中大型舞剧的文化想象·[刁统菊]我为什么选择了“横顶”?
·[陈金文]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日]西村真志叶:《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文体特征》
·[毛巧晖]文化交流与民族特性的凝铸:基于京族口头叙事的考察·[李向振]跨地域家庭模式:进城务工农民的生计选择
·[邹农俭]跨学科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朝戈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译读与评骘
·新华网评:次优选择的“节假日安排”值得点赞·[尹志刚]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
·[侯仰军]文化选择下的牛郎织女传说·[凌建英]文化遗产保护中文艺学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