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施爱东]《歌谣》周刊发刊词作者辨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11-03 | 点击数:15370
 
2,对“周作人说”的怀疑
尽管“周作人说”甚嚣尘上,我们还是有足够的证据怀疑发刊词的写作者并非周作人,或者并非周作人独立完成。
首先,《歌谣》周刊发行的时候,发刊词未署作者之名。19257月,北大歌谣研究会印刷了《歌谣》周刊合订本,重拟了《“歌谣”的总目》,还是没有对此文署名,而重要性相对低得多的短文《歌谣周刊缘起》,却从未漏署作者之名。[19]由此可见,初印之时,并非出于工作疏忽而漏署作者之名,而是有意隐匿。以周作人在当时文化界的影响力,看不出有什么理由需要匿名发表此文。
第二,《歌谣》周刊所有当事人,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从未在任何公开发表的文字中提及过此文的作者。也就是说,目前没有发现任何第一手的材料可以确认发刊词出自周作人之手。
第三,周作人一向对自己文章的著作权极为重视,生前曾有自编文集36种,凡数百万字,大凡周氏自认为稍有意义的文章,基本都已收录,许多文章还曾反复收录,但这篇在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上曾有重要影响的发刊词,却从未被收录。
第四,从发刊词的行文方式上看,有与周作人写作习惯很不一致的地方。周作人在1922年前后写作的文章,大凡涉及文艺问题的,基本都已收入了《自己的园地》、《谈龙集》、《谈虎集》等文集,他有一个明显的行文习惯,只要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及外国人,一般会在中文译名的后面,括号注明英文原名,如“英国吉特生(Kidson)”、“意大利人威大利(Vitale)”,几无例外。但发刊词提及外国人名时,未作如此处理。
第五,周刊发刊词中有一段译文引述,原文为: 
意大利的卫太尔曾说“根据在这些歌谣之上,根据在人民的真感情之上,一种新的‘民族的诗’也许能产生出来。” 
这个“卫太尔”并不是周作人的译法,对卫太尔这些引文的翻译也与周作人的原译不一致。周作人1922413日发表于《晨报副镌》的《歌谣》一文中是这样译的:
 
意大利人威大利(Vitale)在所编的《北京儿歌》序上指点出读者的三项益处,第三项是“在中国民歌中可以寻到一点真的诗”,后边又说,“这些东西虽然都是不懂文言的不学的人所作,却有一种诗的规律,与欧洲诸国类似,与意大利诗法几乎完全相合。根于这些歌谣和人民的真的感情,新的一种国民的诗或者可以发生出来。”[20]
 
“卫太尔”与“威大利”,作为同一英文名称的汉译名,两者相去甚远。那么,卫太尔又是谁的译法呢?是胡适。胡适1922920日所作的《北京的平民文学》中,有这样一段介绍:
 
前年常惠先生送我一部《北京歌唱》(Pekinese Rhymes),是1896年驻京意大利使馆华文参赞卫太尔男爵(Baron Guido Vitale)搜集的。共有一百七十首,每首先列原文,次附英文译本。卫太尔男爵是一个有心的人,他在三十年前就能认识这些歌谣之中有些“真诗”,他在序里指出十八首来做例,并且说,“根据在这些歌谣之上,根据在人民的真感情之上,一种新的‘民族的诗’也许能产生出来呢?”[21]
 
可见,《歌谣》周刊上这段文字并未采用周作人的译法,而是原文照录了胡适的译文。周作人自己手头是有VitalePekinese Rhymes这本歌谣集子的,他把书名译作《北京儿歌》,而胡适却译作《北京歌唱》。周译不落胡后,后世如《到民间去》的作者洪长泰等人一般都是沿用周的译法。以周作人当时的名望和心气,他应该使用自己原来的译法,或者直接根据原文重译,全文照录胡适译文的可能性是值得怀疑的。
第六,至少到1985年为止,没有人敢肯定发刊词的作者是周作人。1985年出版的《周作人年谱》涉及《歌谣》周刊只有这样一句话,“十二月,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办的《歌谣周刊》创刊。” [22]那么,是不是年谱的编者在阅读的时候遗漏了信息呢?我们只要看看该书编者的《后记》,就知道这种可能性很小:
 
编写这部年谱,我们力求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引用周作人自己的经历、活动及其著述中的文字说明他的生活道路、政治历程、思想状况、文艺观点和创作情形,以期给读者提供出较为准确、翔实、可靠的资料。周作人的全部著译,已经搜集到的,均编入年谱。早期,他在学生时代的习作,虽然原文已佚,但也根据日记谱入……
 
该书《编写说明》中也作了如此强调:
 
周作人生平事迹,及其著作、翻译、校订的古籍、校阅的译文,年谱中一律记载……著译有写作日期者,按写作日期入谱;写作日期不可考的,按发表日期入谱。
 
第七,据常惠所述,从歌谣研究会开会讨论是否发行一种周刊,到《歌谣》周刊正式出版,至多也就三个月的时间,[23]因此,我们可以查阅周作人这一时期的日记,在192212月的前后几个月中,没有与发刊词相关的记录。[24]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陈泳超]郑振铎与中国俗文学
下一条: ·[陈连山]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
   相关链接
·“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第十六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彭佳琪 王晓涛]再造竹编村:从竹器制作者到竹编传播家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致各位征文作者的公开信·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致各位征文作者的公开信
·第十三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1987年全国中青年民俗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老照片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致各位征文作者的公开信·【公告】第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致各位征文作者的公开信·【公告】第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致广大会员与应征论文的作者·刘锡诚:民间文学工作者的世纪梦
·关于《民间文化论坛》与中国知网合作获取作者授权的声明·[张炼红]从“戏子”到“文艺工作者”
·[李政亮]风景民族主义·[毛晓平]周作人的民俗观和美文观
·[陈泳超]周作人手稿《绍兴儿歌集》考述·[王娟]《歌谣》周刊与现代学术研究的发生与建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