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陶立璠]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9 | 点击数:12353
 
1、如何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主导”作用
 
2004828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批准于2003113在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的被批准是中国政府向世界的承诺,也吹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号角。2005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通知》中关于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了明确规定:这一规定包含五方面的内容: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各地区要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3年内全国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国家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提出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任务。
 
()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评审标准,严格评审工作,逐步建立国家和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明确有关保护的责任主体,进行有效保护。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区域,要有计划地进行动态的整体性保护。对确属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要尽快列入保护名录,落实保护措施,抓紧进行抢救和保护。
 
《通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是十分明确的,如开展普查工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保护规划;抢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省、市、县三级遗产名录体系;资助、鼓励、支持传承人以及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等。
 
2005326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保护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突破”。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发布第39号令,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也就在这一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十大门类,518项。可以说,首批名录的评审完全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文化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厅发挥了主要作用,第二批名录的评审也是如此。换句话说,中央和地方文化行政部门不仅制定实施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审以至保护的主要部门。这种形式虽然符合中国的国情,但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变为“政府包办”的格局。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中,由于政府行为的过分渗透,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和传承群体(单位),最后只好落实到各地的文化馆站,而文化馆站本身并不具备特定名录的传承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主导”如何体现。“政府主导”并非政府垄断,政府包办,政府行为应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制定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几个方面,而不应该越俎代庖,大包大揽,造成保护主体(即传承人、传承单位)的缺失。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2008-09-1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守华]论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下一条: ·[乌丙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安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