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从事实清理到学科建设(1995-2019)*
  作者:巴莫曲布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04-09 | 点击数:7303
 

  二、整理国故:少数民族古籍与民间文学经典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古籍。1984年成立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以来,民族古籍工作机构已形成体系。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项目出版规划已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七个五年规划,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向纵深发展。[7]据国家民委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抢救、整理了流存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30万种(不含馆藏及寺院藏书),公开出版了5000余部,其中就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学古籍。民间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当属三大英雄史诗,即藏族和蒙古族史诗《格萨(斯)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和蒙古族史诗《江格尔》。

  实际上,1990年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古籍举要》[8]就已收入375则作品概述,其中过半属民间文学范围,但有的来自古籍文献尤其是民间抄本,有的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采录的口头文本。因此,涉及民间文学内容的少数民族古籍基本可划分为“文献古籍”和“口传古籍”两大类。2008年,国家民委、文化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专门对“加快优秀少数民族民间口传古籍传承人的抢救工作”作出了规定,要求按照“救人、救书、救学科”的原则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要求,及时做好“救人”工作,切实推进民间口传古籍的保护和利用。

  在过去的25年间,除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2002)、《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珍稀典籍汇编》(2017)、《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1997年至今)等全国性大型编纂成果外,云南、广西、贵州、内蒙古、新疆、西藏、黑龙江、吉林等地,都有系列化的文学古籍集成类成果面世,不胜枚举。云南省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省。近年来,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的领导下,该省已抢救保护民族文献古籍3万余册(卷),口传古籍1万余种,翻译、整理、出版了彝、纳西、傣、回、哈尼、白等民族古籍500多册4000余种,其中包括以下大型出版成果:《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3卷,2009年,收录58种史诗)、《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3卷,2012年,收录186部叙事长诗)、《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3卷,2008年,收录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19600种,800余万字)、《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计划100卷,2009年启动,其中包括史诗12卷,神话、传说、故事14卷,歌谣16卷,祭词29卷,现已出版35卷)。此外还有《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1999-2000年,5000余万字)、《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2006-2010年,收录典籍139部)及《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6卷,2007-2014年,收录400余部彝文古籍),这类经籍文献承载着大量的史诗、神话、叙事诗、祭辞、仪式歌等。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西民族古籍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已抢救、搜集少数民族古籍10000多册(件),翻译整理出版各少数民族古籍成果800余种。其中,以《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8卷本,2004年,收入麽经抄本29种)和《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3卷本,2016年,共收录麽经抄本13种)为代表性成果。[9]而以民族古籍整理成果为基础建设的“布洛陀文化”“密洛陀文化”“侗族琵琶歌”“仫佬族依饭节”等也已成为广西民族文化品牌。以上两个省区的文学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反映了新世纪以来的国家文化建设的制度化举措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由上所述,过去随风飘散、自生自灭的各类“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间文献在古籍整理工作中经相关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确认和认定后进入国家文化遗产的范围。例如,《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2016年)不但包括传统概念上的经、史、子、集类汉文典籍,还涵盖了55个少数民族共44种“传世作品”。其中,既有藏族的《红史》《萨迦世系史》、蒙古族的《元朝秘史》《汉译蒙古黄金史纲》、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等历史名著,也有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彝族叙事诗《阿诗玛》和创世史诗《查姆》《梅葛》、傣族叙事诗《召树屯》、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经诗》和英雄史诗《莫一大王》、瑶族史诗《盘王歌》等民间文学作品。这一双重并置无疑凸显了少数民间文学作品的经典化价值和文化传播意义。

  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学建设也从各地和相关机构持续性开展的古籍整理、翻译、编纂及出版工作中受益匪浅。通过几十年来长时段的广纳博收、拾遗补阙、搜辑重辑,大量散藏在民间的籍载文献和口传古籍得到了抢救和保护,长期以来因种种因素被遮蔽的许多重要文本由此成为本民族的“文学经典”,提升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促进了公众社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对学术研究和相关科研活动也形成了多方面的推进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下一条: ·[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相关链接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米海萍]黄河上游地区多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
·[张柱林]民族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及其限制·[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毕艳君]青海多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历史记忆 ·[毛巧晖]民间文学的时代性及其当下意义
·吴新峰:《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钟进文]从“民族唱”到“唱民族”:基于《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的考察
·[毛巧晖]国家话语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搜集整理·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
·[杨树喆]文化整合与中华民间文学的总体风格·杨义:大文学观下的中国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