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赵欢 范筱悦]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化”保护
——以爱知县小林花祭为例
  作者:赵欢 范筱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4-10 | 点击数:7584
 

  三、小林花祭保存会及其职责

  1976年6月,花祭被日本政府指定为“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3]123目前由于当地人口减少、人口少子化、高龄化等问题,北设乐郡举行花祭的地区从昭和30年代的23个减少至现在的11个,但这11个村子每年还是如期举行花祭。上文中多次提到的“花祭保存会”,全称为“小林花祭保存会”,该组织负责管理和推动小林的花祭活动。在花祭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以后,北设乐郡成立了“北设乐花祭保存会”,辖下的各个地区也都成立了自己的保存会。小林花祭保存会的成员为该村所有的成年男性。

  以前的花祭都在农闲时期,即旧历霜月(公历11月、12月)举行。小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在昭和年代(1926年-1989年)兴起以林业为主的经济。但近年来,因受到东南亚低廉木材的竞争力冲击,当地林业已基本荒废。现在当地年轻人就职困难,大部分都前往都市务工,当地人口不断减少,如果依然按照以前的祭祀时间举行,主要劳动力的青年人很难平衡归省的时间,那么古俗恐怕很难维持。樱井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曾提到解决花祭传承困境的一些可行方案,例如,缩短日程、改日期为节假日、缩短、精简剧目、允许女性和外部人员参加等,[4]124有一些改变已经在小林地区实行。例如,以前的花祭限制必须是本地的小孩或者年轻人才能参加。但是因为小林村近十年内仅有一名婴儿出生,无法凑齐跳舞的人数。主办方只好邀请村民亲戚家的适龄儿童来跳舞,一些孩子甚至在花祭时期,需要往返多个地区和村落进行表演。以上这些改变都可以减轻小林村因为人口减少而造成的传承压力,人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参与花祭,保证其能够顺利进行。其次也可以改变以往的世袭制度,为花祭得到更广泛地宣传与传承。

  神事部分是花祭的核心所在。担任“花太夫(Hana-tayu)”(祭神仪式、奏乐的核心人物)及其“宫人(myo-do)”(协助花太夫)等都是世袭制的传承人。在此次的花祭当中,有一个家族,父亲为“宫人”,其三位儿子担任舞手。而根据对其中一名孩子的采访,可以发现他们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就参加花祭。并且,长大以后也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宫人”,可以在花祭活动中独当一面。由此可见,花祭的神事部分还是沿袭传统的世袭继承方式。保存会的成员们也表示,花祭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会尽全力让它传承下去。笔者采访了其中几名成员(皆为男性),内容如下。

  保存会成员A,55岁,现居小林村

  A从小便跟随父辈参加舞蹈的联系,虽然一开始只是为了可以得到表扬和零食,但是现在自己成为了保存会的一员。花祭是自己所在地区的骄傲,绝不能让花祭在自己的这一代消亡。

  参加人员B,65岁,现居冈崎市

  B从小学开始便学习舞蹈,他的父亲和爷爷希望自己能够继承这一传统。但是自己并不喜欢在山里生活。从东京的大学毕业后便在名古屋上班,现在全家都定居在冈崎市。但是每到花祭的时期便会带着外地的朋友一起来参加,并表示希望祭典的时间更长一些,这也是他一年中最开心的时间。

  舞手C,18岁,现居名古屋

  C现在虽然在外地念专门高中,但是花祭的时候都会来帮忙做事,比如事前准备工作等。另外还担任多种舞蹈的表演以及笛子的吹奏,在父亲(宫人)的指导下,C自幼学习有关花祭的基本芸能,并希望毕业后可以学习建筑行业。以后自己可以改造当地的老房子,促进当地的观光业发展。

  以日本对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作为标准来看,花祭相当于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调查得知,各级政府对于花祭并没有专项补助金,相当于仅仅给了一个荣誉称号。但是,各地区负责观光的部门会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比如今年北设乐郡的花祭保存会就联合广告公司为花祭拍摄了专业的广告视频,在其举行之前投放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的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另外,举办花祭所需要的服装道具等花费,也可以向政府的观光课申请。总体来说,保存会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组织化的保存会既是本体文化的承载主体,也是实行保护的主体。

  四、花祭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往往和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旅游对于民俗文化来说一直是一种双刃剑式的存在。如果处理好平衡,就可以使游客和当地居民都受益。反之,民俗文化会迅速空洞化,游客也无法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文化本体因为旅游开发而被客体化的看法也常常受到质疑。但笔者认为,作为文化遗产,能够让更多的人深入理解这样遗产的内涵是其作为遗产的意义所在。如果外部环境足够稳定,且文化本体的承载者(传承者)能够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来看,在民俗旅游中文化本体即便是被“客体化”,也不会简单地将其视作仅有消极意义。

  小林村所在的东荣町位于日本爱知县的东北部,从距离小林村最近的大城市名古屋出发(铁路或公路),大概需要三个半个小时左右。据了解,当天来观看花祭的人大概有300多人,从外地专门赶过来观看的游客大概有200多人。有人从早上8点左右开始观看到中午离开,有人下午在四点前后天快黑的时候离开。另外有几十人一直到参加完最后的“湯ばやし”的环节才离开。经过现场采访得知,来观看花祭的游客主要来自名古屋市以及周边地区。很多当地居民的外地亲戚会驱车前来观看。另外,也有个别游客来自东京或者更远的地方。小林村范围内没有提供给客人的旅馆或客栈,最近也要到东荣町住宿。东荣町距小林有30分钟车程,是周围最大的城镇。东荣町内最具规模的住宿为“绿屋”[5],其为东荣町政府的“教育委员会”(主管当地教育、文化、旅游事务)主管,可以为游客提供住宿(最多容纳200人)。

  举行花祭当日,游客可以从会场入口处可以领取旅游宣传的小册子,门口还准备了一桶日本酒以及一次性纸杯,游客可以随意饮用。另外,会场对面还搭着一个小棚子,贩卖烤肉串、米饭等食物以及热饮。游客可以免费观看花祭的整个仪式。值得一提的是,在花祭会场入口处设有一个窗口。来访的游客可以向花祭缴纳“献金”(随礼),其被认为是献给神明的“供品”,随礼金额自愿。组织方会向游客赠送纪念品和食物。组织方会将每一位客人的姓名、单位以及所在地写在花祭印有标记的纸张上。书写用毛笔竖版,从右到左,格式固定。例如:御献钱,一金三千元也,静冈,高知XX先生。(原文为:御献銭一金三千円也静岡高知XX様)。负责人会将写好名字的纸贴在会场四周的墙上。花祭举行当天,会场的三面墙上都贴满了这种纸张(图三),最高的献金多达几万甚至十几万日元,但大多数都在1000-2000日元之间。每年,花祭保存会的人都会收到这笔款项,这笔钱完全由保存会来支配,用于花祭活动的举办,因为有献金收入,小林花祭每年的运营都处于黑字状态。笔者还随机采访了几名游客,他们说明了各自来观看花祭的原因和想法。

图3游客的“献金”

  游客A,27岁,男,东京

  该游客还在学生时代的时候,朋友曾带他参加过花祭,那一次印象特别深。他被花祭特有的魅力和热闹的气氛所感动。于是从那以后,他每年都要来小林观看花祭,已经连续来了第6、7年了。他讲到:“尤其是最后的阶段,大家围成一个圈开始舞动、吆喝。真的是非常有意思!”虽然自己从小在城市长大,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活动,但是觉得花祭非常有意思,一定要来看。

  游客B,30岁,女,东京

  该游客是A的同伴,两人为此专门向公司请了假驱车前来观看。她认为花祭非常具有日本文化的特色,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类似的活动。那些舞看起来都非常地神秘,很吸引人。她同时也表示,因为现在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不断加剧,农村地区的人越来越少,因此非常担心花祭以后会消失。还是希望花祭能够很好地保存下去。A和B都表示明年还会来观看花祭。

  游客C,70岁,女,名古屋

  该游客一行共有7、8人,年龄都在70多岁左右。他们属于同一个类似于老年文体小组的组织,协会租车载成员们前来观看花祭。不过她表示自己下午4点就要回名古屋。该游客认为,花祭从早到晚的音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且舞的动作也都是重复的,时间也很长。明年或许不会来观看。

  总体来说,小林村距离人口密集的地区较远、加之花祭活动本身规模与形式等原因,并没有大规模开发。另外,由于是节庆类的活动,其活动时间也仅限于几天,旅游市场开发空间不是特别大。就某一个村子而言,其吸引游客与接待游客的能力有限。但如果游客自行前往小林地区,公共交通与道路状况相对来说比较便利,而且东荣町也有比较完善的接待设施。近几年随着宣传的力度加大,花祭也逐渐被人所熟知。但是根据现有的客观情况与游客的实际反映我们也可以预测,花祭今后也很有可能会维持现状。组织方的一名负责人也表示,他们对于旅游开发也处于一种矛盾之中:既希望每年能够多来一些游客来观看花祭,同时也担心人员过多以后他们无法做好接待工作。例如,今年的花祭会场附近就增设了三台移动厕所供游客使用,但如果游客再增加的话对他们来说也会成为负担。如若保持现状,他们也非常愿意游客前来观看。前去旅游的人,并不是每一位游客再观看以后都会喜欢上这一项民俗。但对于喜欢的人来说,花祭具有的独特审美与特色是其他事物无法给予的。特别是作为文化遗产来讲,旅游能为除了当地居民以外的“他者”提供一个认识花祭,接触花祭的绝好机会。(图四)

图4参加花祭的游客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沃尔迪玛·哈福斯坦]山鹰之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造过程
下一条: ·[郑文换]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旅游开发的乡村振兴之路:以韩国河回村为例
   相关链接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召开在即·[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
·[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
·[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
·[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