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丹·本-阿默思]传统的七股力量: 论传统在美国民俗学中的多重意义
  作者:[美]丹·本-阿默思   译者:张举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18 | 点击数:12454
 

作为俗的传统

  让我们从威廉•纽威尔在《美国民俗学刊》对民俗学的宣言开始。3在他的文章中,“传统”一词只是偶尔出现几次,而“俗”在他所提出的新成立的学会的四个目标中处于关键位置:

  1)关注在美国正在迅速消失的“民俗”,即:

  a)古英语民俗的遗留物(歌谣、故事、迷信、方言,等等)

  b)南方联盟诸州的黑人的俗

  c)北美印第安部落的俗(神话、故事,等等)

  d)法裔加拿大、墨西哥等地的俗1

  当纽威尔使用“传统”一词时,仿佛它是“俗”的明显的同义词。例如,在进一步解释第一个目标时,他写道:“至于古英语之俗,早期来定居的,从大不列颠来的殖民地的人们不仅带来了他们母国的‘口头传统’,而且对此抱着搬到一个新地方的移民常有的执着。”2稍后,他对美国民俗学会的运作做了进一步解释:“收集美国民俗的第三种——印第安部落传统——普遍被视为达到目标的最有前途和重要的部分。”3对他来说,“传统”意味着“包含神话、仪式、宴席、神圣习俗、游戏、歌曲、故事的一个丰富体系,以至于对每一个部落的俗的搜集都能汇成若干卷”4。纽威尔和哈特兰德对传统一词的使用是一致的,都处在同一个时代,用同一个语言,只是有大西洋隔开了。他突出地,但不是专门地,将“传统”视为口头文化的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并将其用做“俗”的同义词。

  七年后,当他谈到民俗研究与民俗学会之间的关系时,纽威尔特别指出,“民俗一词最初的创造是为了表示受过教育的欧洲人的‘传统的’传承。”5再后来,他陈述他的有关传统的理论,特指他的《美国儿童的游戏与歌曲》(1883年),写道:

  在某些情况下,很显然是口头传统在几千年里维系了包括大众游戏在内的规则。在一个相对新建的国家所搜集到的东西证明了判断传统的一般理论的价值;似乎这些谣谚并不只是存在于英语世界,而在欧洲其他语言中只有很小的变化;因此,很清楚,口头传统的持续,在有利的环境下,不是不可以与国与国之间的传播,语言与语言之间的翻译相共融的。6

  这个有关传统的理论从根本上涉及到传播、传承以及翻译,因此,当纽威尔使用“俗”概念时,他也在把“传统”作为进程来考虑和使用。

  虽然在纽威尔的文章中,“俗”与“传统”随便对换使用,但是,其中有一种习惯倾向,将“传统”与“种族”联系起来,当然在那个时代是指“原始种族”,更具体地指美洲的印第安人。他特别呼吁“搜集本土种族的传统的必要性”,7并讨论“原始种族的口头传统的记录”,H还提出,“这些原始种族的传统与征服者白人的传统的混合,他们的遗留下的仪式——当然会有逐渐的改变,表现出合成的遗留物,从中,广泛的记录和细致的比较能推断出哥伦比亚发现美洲之前的土著人的俗的真实特征。”8

  但是,纽威尔并没有特别地将传统与其他非欧洲民族相联系。他在后来的文章中提出一系列有关土著和移民群体的问题:“他们独特的种族特征是什么?他们独特的思想和传统是什么?德国人、爱尔兰人、法裔加拿大人、波西米亚人、俄罗斯人、爱美尼亚人,以及日本人将所有文明和半文明世界的景观带到了我们家门口。”9

  “俗”与“传统”之间的可交换性使得“俗”的明显特质归属于“传统”。自从威廉•汤姆斯创造的“民俗”一词以来,“俗”一直被视为那种缓慢但无疑正在消失的知识。在这样的承启关系中,“传统”也获得了处于终极死亡边缘的特质。与俗一样,传统是过去的知识,偶然生存下来,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关注,将会寿终正寝。正是因为这种对“传统”的认知,“活着的传统”才成为有意义的表达法。在纽威尔的文章中,这个表达法指的是美洲印第安部落。他们是“原始”民族,在他们之中依然存活着那些在“已文明化的”欧洲早已消失的传统。因此,他在简述他那个时代的学术成果时写道:“对祖尼、莫基和纳瓦霍等部落的活着的传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意外的材料,以至于我们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才真正了解了印第安人的心智。”1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考芬于1968年编辑出版的一部有关现代美国的民俗学著作,《我们的活着的传统:美国民俗概论》,将这消失的概念又重新激活。2第一人称复数的所有格——“我们的”,暗示出与第三人称“他们的”的对比:后者完全可以用来指纽威尔所创用的“活着的传统”的传承者,是美洲印第安人,但这些人的传统在这部书中却被彻底排除在外。

  19世纪末,英国的哈特兰德和美国的纽威尔都反映出这样一种假设:那些在“已文明化”的世界里勉强生存下来的传统一直、也将继续在“原始”和“半文明”文化中颇具生机。在他们的话语中,“活着的传统”特别指习俗、仪式,以及口头社会的文学。随着20世纪的研究积累和观点变化,学者们发现,那些曾被认为在“文明”世界早已“死了”的传统其实还相对有活力。这也是考芬书名所表达的。观点的转变当然是积极,但是,似乎明显不平衡。美洲印第安人的传统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提了一下。事实上,在1968年那遥远的时代,即使是“少数群体”也只是被视为“贡献于主流的支流”,正如考芬的文章标题所明示的那样。3他们的民俗是“移民的前辈的母国,而不是遥远的石器时代的遗留物”4。虽然我们的“活着的传统”是包含,尽管是不情愿地,少数族群的传统,但是,却彻底排除了美洲印第安人的传统,而他们的传统仅仅想半个世纪前还被用作有动力的活的传统的主要例证。

  在所有这些语义层面的转换和变化中,“传统”始终是一个特殊社会组成部分的“俗”,指的是有特定群体界定和实践的,并在其范围内一代代传承的,有关习俗、仪式、信仰以及口头文学的知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沃尔夫冈·卡舒巴]城市,一个硕大的自拍照?
下一条: ·[丹·本-阿默思]民俗研究的历史: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相关链接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
·[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