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张举文]一位追求格物致知的民俗学家
——丹·本-阿默思 (Dan Ben-Amos)
  作者:张举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18 | 点击数:5792
 
 
  二、丹·本-阿默思的学术思想贡献
 
  丹·本-阿默思的学术思想代表了美国民俗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有关一些核心问题的发展与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俗学学科的建立开始,学界的每次理论动向和发展都可以从丹·本-阿默思的著述中找到鲜明的印记,甚至说有他的重要影响:20世纪60年末对“民俗”定义,20世纪70年代对民俗“类型”辨析,1980年代对“母题”“表演”“传统”等的深究,20世纪90年代对学科“正名”的意义,以及2000年后对国际民俗学交流和犹太民间故事的整理分析等。他的许多观点都受到学科的关注,成为学科建设的基石之一。他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反思的学术见解,为民俗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丹·本-阿默思的学术贡献可以用这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民俗(定义)、承启关系(或语境;表演)、民俗类型、非洲民俗、犹太民俗以及民俗学学科建设。
 
  1.对民俗的再定义。
 
  在“民俗”的概念从最初被创造的Folk-Lore发展到folklore,再到“民俗学”(folkloristics)的一百多年里,对什么是“民俗”,以及“民”和“俗”到底是什么意思的辩论与界定始终是学科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尽管在美国民俗学的官方网页上列出了十多个民俗的定义,①但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对民俗学影响最大的定义之一便是丹·本-阿默思在1967年提出,稍后在《在承启关系中探求民俗的定义》一文中表述的:“民俗是小群体内的艺术性交际。”②其中,“小群体”(small groups)、“艺术性”(artistic),以及“交际”(communication)精准地概括了民俗学研究的内在特质,强调了民俗行为的一个前提:“面对面”的互动。这个定义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依然在持续。例如,广受欢迎的民俗学教材《日常生活中呈现的民俗》就明确地基于丹·本-阿默思的这个定义。③
 
  2.关于承启关系的理论发展。
 
  有关承启关系(context)概念,或被理解为语境、背景、场景、环境等,是从狭义的文字文本(text)到广义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发展。这个思想就体现在丹·本-阿默思在1967年对民俗的定义中。这是他吸收了人类学和语言学等理论对民俗学的一个贡献。他在之后的《在承启关系中探求民俗的定义》和《“承启关系”中的承启关系》两篇文章中进一步展开了这个概念,并应用到对民俗的研究中。他对这个概念的深入剖析,是对海姆斯有关“交际”和“事件”和马林诺夫斯基有关“文化承启关系”和“场景承启关系”等观念的发展,也为后来的有关“表演”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毕竟,表演论强调的就是承启关系。
 
  3.关于民俗类型与研究类别的辨析。
 
  当民俗学对何谓民俗有了相对清楚的理解后,新的挑战便是对民俗的表现形式(forms)或类型(genre)的界定,由此才能开展进一步的分析。同样,丹·本-阿默思的三篇文章:《民俗学中类型的概念》《分析类别与本族类型》以及《我们需要理想的(民俗)类型吗?——致劳里·航柯》,严谨而翔实地梳理了相关概念的学术谱系以及对民俗学的影响,提供了有关思辨的重要参考。“本族类型”(ethnic genre)便是他界定的新概念。不仅如此,丹·本-阿默思也对具体的民俗类型及其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在谜语、谚语、笑话、童话以及神话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他的《民俗学中母题的概念》和《传统的七股力量:论传统在美国民俗学中的多重意义》已经成为学科的基础文献。
 
  4.关于非洲民俗的研究。
 
  如同20世纪60年代的许多社会和人文学者一样,丹·本-阿默思的博士论文是有关非洲社会的。通过对尼日利亚贝宁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研究,他进一步构建了他的有关“承启关系”和民俗作为“事件”的思想,以“讲故事”,而不是“故事”文本,来认识和解析民俗活动与当地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的互动。例如《娓娓道来:贝宁的讲故事活动》便是受到普遍赞誉的民俗志,《埃多人的视觉与口头艺术中的动物》和《非洲社会中的民俗》都是以“承启关系”和“表演”论观点对特定民俗活动的分析。从方法论角度来看,这些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对其他社会的研究。
 
  5.关于犹太民俗的研究。
 
  丹·本-阿默思对犹太民俗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他花了二十多年所编纂的三卷本巨著:《犹太人的故事》。①在有关理论上,他也有独特建树,例如《犹太式幽默的“神话”》便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引用频率极高的经典文章,对“犹太式幽默”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塔木德式的传奇故事》也是在方法论上的一个样板;《震惊了以色列的笑话》则是他2017年完成的最新文章,展示了民俗学家如何以笑话来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此外,他还撰写和编纂了大量有关犹太民俗和传统的著作,受到极大敬重。
 
  6.关于学科的建设与国际化。
 
  丹·本-阿默思是一位在以色列长大成人的美国民俗学家,但他更是国际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思对美国民俗学以及世界民俗学的贡献可以用2014年美国民俗学会为他颁发“终身学术成就奖”的颁奖词来概括:他对民俗的定义“帮助新一代界定了我们的学科。此外,他编辑的两本书,《民俗:表演与交际》和《民俗类型》,b成为新民俗学的基础教材......丹·本-阿默思是叙事、谚语和话语研究的一位领头权威......他的著述极大地填充了我们有关非洲和犹太叙事传统的知识......他是一个小群体成员之一,创造出我们现在所实践的学科模式......他是美国民俗学会的永久存在者......扩大了我们的学会在国际上的声誉。”③的确,他不仅关注自己的研究课题,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上,也关心学科的成长和发展。除了开设民俗学史等课程外,他撰写了《民俗研究史:我们为什么需要它?》和《民俗思想辨析》等文,强调学科建设的完整性。当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民俗学科面临一系列挫折时,他写了《民俗学一词的集合性?》和《为民俗学正名》等文,④明确阐述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总之,研读丹·本-阿默思的著作不仅有助于对民俗学核心问题的理解,同时,也提醒我们民俗学者做人与做学者的责任。我们特别要学习他的格物致知的精神。丹·本-阿默思的每一篇论文,从立论到论证,都展示了他的思想力量和渊博知识,同时也为撰写科研论文提供了极佳的范例。例如,在他的每篇文章中,总是以学科史的重要著作观点为根基,博引旁征,不拘束于一个学科或学者的观点,对任何学者都秉持公正的批评态度。正因如此,他的多数文章都已成为学科经典。相信系统的翻译介绍丹·本-阿默思的著作对中国学者会有很大的启发意义。⑤
(本文原载于《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02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冯文开 廖明君]口头传统诗性智慧的探索者
下一条: ·[黄永林]刘守华:把中国民间故事“点石成金”
   相关链接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
·[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杨旎梵]中式恐怖游戏:电子技术下民俗的创造性运用
·[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徐梓淇]商业民俗中的物质表现与象征演变:以中式招财猫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