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
  作者:姜义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01 | 点击数:5939
 

  包括亲朋故旧在内的各种社会交往,尤其是对于各类社会自组织的联系、关心和担当,是由共同的信仰、彼此的需要而形成的复杂的联络体系。亲四方宾客之礼,为的是建立起可以使人们在众多方面相互依赖的联络方式。“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荀子·非十二子》目的是通过对他人生命、他人人生同样的尊重、敬畏,形成和维护社会共同的利益、可以使人们各得其所的社会秩序。

  国家,在中国,从来被视为一个伦理性的实体。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天下,在伦理关系上环环相扣,连为一体。“民惟邦本”,国家作为伦理性的实体,除去负责保障民众的个人权利、督促民众履行个人义务之外,还负责教化民众尤其是从君主到各级官吏,孝、悌、忠、信,仁、爱、诚、敬,礼、义、廉、耻,成为一种“国家伦理”。对国家而言,包括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在内的各项礼仪,通过对全体民众生命、人生的尊重和爱护,促进人们增强了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中国礼仪中,也有某些原始巫、祝文化的影响,也有不少佛教、道教,乃至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影响,但原始巫、祝和所有这些宗教要在中国生根发展,都要顺应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人、人生、人的生命、人的传承和人的现实生活这一传统,否则,它们就无法广泛传播。

  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而要使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信仰、情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人生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变成人们日常生活准则,在今日之中国,决不能忽视礼治。《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礼记·曲礼》中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对于道德、信仰而言,礼可以使它们具象化、制度化、俗世化、持久化,因为礼伴随着人从胎儿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渗透或融合在人们日常生活、民间习俗、普遍性的行为方式中。同时,礼又可以有效地防止道德与信仰走向偏执与极端。《论语·泰伯》中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像恭、慎、勇、直这样一些优良的品德,如果没有礼的制衡,也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当道德一旦变成狂热,信仰一旦变成迷信,就可能引发激烈的无休止的宗派冲突。

  对于加强法治建设而言,礼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礼记·经解》中说:“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而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汉初贾谊总结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时指出,礼与法不能偏废,而应相辅相成:“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之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治安策》)二者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互相接续的关系。

  当代中国,保持了历史上一贯的政教分离传统。虽然有众多宗教同时存在,占据支配地位的仍然是关注人、关注人生、关注人的生命、关注此岸世界的精神,仍然是个人、家庭、社会自组织、国家这些伦理实体的责任伦理,也是今天推进礼治的主要职责。

  还要说一点,那就是为了使中国礼仪更易为人们所了解,仲富兰教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收集了大量具象资料。本书虽然只选录了一部分,也足以显现作者编撰此书是如何用心。

  最后,还应强调一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郝铁川、副馆长沈飞德的积极推动和鼎力支持,以及众多馆员的集思广益,这也是本书成功编撰的重要动力和有力保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乔天一]古籍文献中的北京岁时
下一条: ·[刘大先]重建集体性
   相关链接
·[王丹]生活歌唱与仪式表征: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研究·[邵凤丽]历史、理论与实践:建国70年来人生仪礼研究的热点与范式转移
·[孟令法]人生仪礼的口头演述和图像描绘·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
·[孟令法]人生仪礼的口头演述和图像描绘·[陈玉平]越过生命的“关口”
·[华智亚]人生仪礼、家庭义务与朝山进香·周锦章:《传统·自我·实践:转型期传统民俗文化的变迁研究》
·[孟和套格套]社会民俗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个案研究·[陶立璠]中国的成人礼与生命价值观
·[孙英芳]从传统庙会到新兴人生仪礼·[金晓晓]浅谈山西省长子县的人生仪礼
·[滕光耀]发自肺腑的生离死别之歌·[汪宝荣 姚伟 金倩]《洛阳伽蓝记》中的民俗事象英译策略
·[徐彬 孙黎丽]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及其价值·[王逍]人生仪礼展演与集体记忆强化——以畲族“做表姐”斗歌习俗为例
·[李佳霖]近现代婚礼的变迁·李霞:《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
·[李昌宪]从《水浒传》看宋代社会·178个姓氏讲述迁徙故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