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周星]物质文化研究的格局与民具学在中国的成长
  作者:周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8-21 | 点击数:12996
 

  一、民具学在中国的“缺漏”

  “民具学”是一门通过“民具”研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文化的学问。所谓“民具”,就是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制造和使用的用具、工具、器具等所有实物、器物的总称。正如“民具”一词,能够和“民俗”“民谣”“民话”“民艺”“民居”“民宿”等一系列概念相并置一样,它主要就是指那些民众生活里寻常可见但又不起眼的器物。民具学可以说是广义的民俗学(如果把民间口头文学的研究视为狭义民俗学的话)的一部分,也不妨称之为民俗学的物质文化研究。主张在物质民俗领域开展综合性研究的美国民俗学家迈克尔・欧文・琼斯,曾将物质文化研究归纳为若干种视角:视手工艺品为历史传承物的视角、基于器物实体样式进行类型学研究的视角、透过物质民俗揭示所属群体之文化(设计、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视角、关注制作和使用器物之行为的视角等。所有这些视角虽然和人类学、考古学的物质文化研究纠葛不清,但美国民俗学的物质文化研究依然是形成了一定的传统,也大都与我们在此讨论的民具研究可以通约。

  当然,民具学同时也可以是文化人类学之物质文化研究的一部分,亦即探讨“人”与“物”的关系,通过实物、器物和广义的“物”去研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等,只是文化人类学的物质文化研究所视之为研究对象的,并不局限于成“器”(例如,农器、乐器、玉器、陶器、漆器、竹器之类)、成“具”(例如,家具、灶具、玩具、灯具、文具之类)之物,举凡食物(饮食人类学)、财物、药物(医药人类学)、嗜好品、货物、礼物、饰物、遗物(物化的遗产)、吉祥物、纪念物、技术产物、以及人类的各种“造物”行为、拜物教、商品化、影响族群关系的商品交换体系、带来文化传播的物资流动、物的社会生命史(物的文化传记),甚至于野生动植物(例如,民族植物学或文化植物学的研究路径)等,皆可大做文章,故其视野要比民俗学、民具学来得更加宽阔。总之,文化人类学是通过“物”的存在和演变确认文化及文明的特点与进化,通过既定社会中“物”的交换与流动等现象分析社会的功能、结构与变迁。

  有不少学者认为,“物质文化研究”难以被文化人类学、考古学或民俗学等某一门学科所单独涵盖,它其实是在许多学科领域内部分别独立生成,并先后形成了各自的理论、路径和方法,只是到最近数十年才初步出现了跨学科趋向的一门颇为庞杂的学问。以“人”与“物”的关系为主题的物质文化研究,既可以涉及历史,也可以涉及当今;既可以是局地的、族群的研究,也可以是全球化的研究;它构成了对现有诸多学科的越界和连接。例如,对于“技术”的人类学、民俗学与工业考古学研究,对于“艺术、技艺与科学”之技艺物质文化的研究,对于“民族与物质文化史”的相关研究等等,就是很难被现有的学科分类所固化,反倒是需要在“技术”、“技艺”或“生活文化”之类的一些关键词的统领之下,能够将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建筑史、技术史、手工艺研究、产业考古学等很多领域对于“物”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虽然诸多类型的旨在探讨“物”在社会及文化中的作用及其存在意义的研究,往往都是说要把日用物品,包括代代相传的、手工制作的俗凡之物也纳入视野之中,但从实际出版的成果来看,总体上还是以艺术品、工艺品或那些可以被用来讲“故事”的“物”为主,相比之下,那些真正草根性的、由庶民默默地使用着的“民具”,通常是很难真正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毛巧晖]民间文学:在政治与文艺之间多面向重构
下一条: ·[徐赣丽 张磊]中国民俗学的本土化:缘由、问题与路向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