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鞠熙]法国故事类型索引编制史与口头文学研究思潮
  作者:鞠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4-15 | 点击数:7317
 

  二、玛丽-路易斯•特内兹:故事形态与故事讲述者

  玛丽-路易斯•特内兹是保罗•德拉许的直接继承人。德拉许在去世之前,已经按AT分类法对神奇故事资料进行了大致分类,特内兹接着将故事分解成母题,并对不同异文进行了分析,《神奇故事类型索引》的第二卷于1964年出版。她基本延续德拉许的体例,每一个故事类型都以如下方式呈现:

  1.AT分类法编号。

  2.法国故事的传统标题,而并不总是采用AT分类法标题。

  3.典型故事文本(一般经过缩写)。特内兹选择的版本要么是未经编辑过或难以获得的文本,要么其内容与类型结构高度吻合,要么就是特别优美的故事。

  4.情节单元与故事母题分析。

  5.异文与书目。

  6.简短评论。

  特内兹也延续了德拉许重视研究的传统,在索引前面的导言中,她继续探讨了诸如宗教对民间故事的影响、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等问题。其中,她尤其提到了德拉许原来的设想:在两卷本的索引之末,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不同地区的故事母题,以此反映故事的地方差异。虽然浅尝辄止,但她已经显示出对故事的不变母题(她称之为“场景”)与可变母题(她称之为“元素”)的高度兴趣,她发现,故事的可变因素常反映出地方文化的特征,而某些场景却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不变母题与故事的形式有关,而可变母题反映的是地方文化的内容,虽然她当时并未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但故事的“变”与“不变”却从此成为她多年研究的主题:一方面,她与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不期而遇;另一方面,她身上也折射出法国“民俗学”到“民族志”的根本转向,从对“文本”的兴趣最终过渡到对“人”的兴趣。

  1960年,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发表了《结构与形式:关于弗•普罗普的一部著作的思考》一文,引发了那场名动天下的争论,而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也在法国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普罗普与德拉许都首先选择了神奇故事作为形式研究的起点,这对正在编纂神奇故事类型索引的特内兹而言无疑有极大的触动。她甚至声称自己进入口头故事研究的前十年,只做了两件事:补完《神奇故事类型索引》和以普罗普的理论来研究法国神奇故事的独特性.[12]她认为应该用形态学理论来补充AT分类法,用“回合”(Move)概念来理解情节,因为它让故事从结构上得以限定,以避免AT分类法的随意性。例如,典型的神奇故事其结构一般具有重复性,即组成故事的两个回合是并置的,第一个回合由外部矛盾引起(即主角与对手或目标来自于两个世界),第二个由内部矛盾引起(即主角与对手或目标均来自同一个世界)。除此之外,其余都是枝干情节,不应进入类型划分的考虑。直到40年后的2004年,特内兹出版了《法国的神奇故事:叙事结构研究》一书,还在探讨将故事形态学融入类型索引的问题。在这部最后的作品中,特内兹总结了自己的故事类型观:故事类型不是要追问经典形式,而是发现故事多样性的起点。在故事形态学之前,我们几乎不了解故事有哪些共同点,但形式主义却又不能让我们再从抽象返回具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形式分析之后加上对具体文本的分析,要使用更加具体和灵活的“回合”概念。通过故事文本的形态变化,找到文本变迁的“内在秩序”,其终极目的是发现人们精神的历史。[13]

  特内兹对故事形态学有如上见解不是偶然的。1964年,也就是她完成神奇故事类型索引的那一年,她与法国国家科学院的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农学等多学科同事一起,在奥拉克(Aurac)地区进行了长时间的联合调查,其后,她常常重返奥拉克。长达15年的田野调查使她“从根本上转变了对故事的理解”[14],即从文本分析转向讲述人研究,从民族志的角度去重新思考故事的意义。这一转变不是偶然的,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几乎所有研究法国民俗的学者都转向了民族志式的地方文化研究,出现大量口头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伊凡娜•维尔迪埃(Yvonne Verdier)对小红帽故事的研究。维尔迪埃是列维•斯特劳斯的学生,她通过在米诺(Minot)地区长期的田野调查,证明小红帽故事与当地女性青春期、女性知识传递的关系,证明故事只有在地方意义系统中才能被正确解读,否则它就只能是贝洛笔下的道德训诫。[15]正如她那本已成为世界经典的著作《说的方式,就是做的方式》(Façons de dire,façons de faire)书名所宣称的[16],故事研究被认为绝不能脱离行为与实践的语境而存在。正是在这样的思潮转向中,特内兹开始了她对动物故事类型索引的编制。

  1976年,特内兹的动物故事类型索引出版,著作的卷首是一篇长达上百页的序言,只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动物故事。用普罗普的理论来说,神奇故事是“最典型”的故事,人们几乎一眼就能认出来,但动物故事却并非如此。为了划定动物故事的范围,特内兹用了民族志的、主题的、结构的各种方法,提出应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区分“动物故事”和“有动物的叙事”。对故事讲述者而言,解释动物特性或行为特征溯源的传说、拟声故事、关于动物的真实描述、传说和趣闻等都具有“故事”的形式,但从形式的角度来说,狭义的动物故事(也就是本索引的对象)只指那些动物为主角,且具有“行动—结果”情节结构的故事。从叙事篇章上说,这些故事中不包含简单的引用性叙述,也排除了没有结局的文本;从语义结构上说,狭义的动物故事总是关于低劣/高等,野蛮/驯服及其转化融合的关系;从表达方式上说,如果说神奇故事的母题大多是能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那么动物故事的母题则有更强的程式化倾向,表达方式上也更倾向于谚语化。[17]

  虽然特内兹继续沿用了AT分类法编号系统,但在情节与母题(她称之为“要素”)的描述上却明显采用了普罗普的方法,用功能项(如“山羊出发”,T123)代替母题,用回合代替情节。特内兹承认,故事类型的方法为比较提供了国际通行的框架,但它也带来诸多困难与错误。[18]由于这个体系已经过于庞大,任何局部修正都几乎不再可能,所以特内兹仅在本卷末尾罗列出不能纳入AT体系中的故事,而不再给它们编号。

  1985年出版的宗教故事类型索引又呈现出与动物故事不同的面貌。在动物故事卷中,特内兹只讨论了她所定义的最纯粹的动物故事,但宗教故事卷中的文本却既不典型也不纯粹。这类在AT索引中被称为“传说”的故事,往往具有解释性和历史性,并常与宗教行为及符号有关,形态学的分析显然在此无能为力。特内兹于是干脆放弃了为故事编写情节单元和母题分析的努力,在索引之前先列全部代表性文本,然后在每一个类型编号与标题之下,直接跟上“研究者注”,用大量地方文化研究的内容,从宗教故事的讲述语境,也从故事传播的环境和故事传承有关的时间、地点及朝圣、传教活动、民间剧场、大众读物等方面来分析这类故事的类型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索引已经不再仅仅是类型文本的索引,也是故事研究的索引。

  特内兹接手法国故事类型编纂的这30年,也是口头故事理论发展最快的30年,越来越多的口头文学研究者开始排斥故事类型索引,AT分类法在法国成为相当边缘化的理论。然而特内兹却一直坚信,类型索引是一种方法,一个步骤,不是全部目的,故事只有被放在索引中才能被研究,因为正是索引提供了比较的基础。但故事被加上编号后,工作才刚刚开始,研究者必须回到故事被搜集的地方,在鲜活而具有差异性的地方现实中了解它,因为故事不能离开人而存在。[19]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魏李萍]古代印度《鹦鹉故事》在土耳其的翻译传播和本土化
下一条: ·[胥志强]现象学神话理论概览
   相关链接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王尧]民间寓言的完型要素
·[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苏明奎]文学与记忆:苗族口头文学《仰阿莎》的跨媒介书写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
·[王杰文]本土语文学与民间文学 ·中国与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贵州举行
·[埃尔默]米尔曼·帕里口头文学特藏的数字化:成就、挑战及愿景·[黄若然]口头叙事的重复结构
·10亿字中国民间文学资料完成数字化录入·抢救广袤大地上的民间文学“遗珠”
·口头文学遗产数据示范卷出版·《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河北卷》正式出版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全记录》出版·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纪实
·吕军:他们的名字将刻在“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的长城上·万建中:“知识加工”的价值与贡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