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高万桑]存在一个中国北方宗教吗?一篇述评
  作者:高万桑   译者:徐天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29 | 点击数:7942
 

欧大年(Daniel L.Overmyer)的《中国北方的地方宗教》(Local Religion in North China)

  欧大年与姜士彬的著作共享着一些预设和观念:尤其是那些很少被关注,却可在村落(特别是北方)中找到的中国宗教经验的核心。这些北方村落进入学者的研究范围内后展现了一个不同于精英、神职人士宗教的世界。相对那种城市的、职业化的宗教形式,这两位学者对于这种乡村的、非职业的、古老的宗教形式有着共同的偏好。虽然欧大年的观点不像姜士彬那么激进(欧大年似乎接触了更多的道士与和尚,在其此前的著作和田野中,他也更倾向于把他们保存在图景之中),但他们的指向是一致的,即只有那些农民才是村落宗教中唯一的作者、演员和受益者。

  然而,欧大年的方法论是不同的。他提出(没有太多的尝试去论证)将中国北方视作一个连贯的整体,这凭借着已出版的报告——其中的一些来自河北省的四个县,由他委任中国的两个社会学者范丽珠和侯杰并与之共同编辑而成。①因此,他按事项描述村落宗教(章节涉及:求雨;领导与组织;庙会;神灵;信仰与价值),其方式是通过抽取不同地方的例子经抽象、援引且/或转译每个个案的原始报告。欧大年不像姜士彬那样对表演艺术情有独钟,因此他未过多地讨论戏剧与队列,但是他对村落社会组织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们均致力于公共宗教(communal religion)而不涉足家户实践(丧礼、治疗、家户崇拜等),结果灵媒与阴阳师(除非他们在节庆中受雇去践行献祭)被忽视。根据仪式,欧大年将所有北方的节庆归结为一个共同的三层结构:念诵神号的请神;用队列迎神及献祭;送神。这为比较不同节庆提供了一个框架。

  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欧大年的书读起来像是田野流水账,罗列我们所知道的整个中国北方的公共宗教(communal religion),继而撷取大量的中国学术文献并关注饶有趣味的相似处(除此之外,他关注仪式专家或仪式作用及他们的变异性)与细节。若有一张地图将有助于了解这些节庆、事项或实践的分布,对某些省份而言仅用一个个案表示,然而较之欧大年和范丽珠从事田野的河北中部而言,又被密集地记录。欧大年与姜士彬都讨论了一样的田野报告,接着却基于同样的材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钟思第(Stephen Jones)的《寻找中国北方的民间道士》(In Search of the Folk Daoists of North China)

  钟思第在中国北方村落记录仪式音乐和表演已逾二十多年。继多部个案研究(一个个案在河北村落,另两个关注特定仪式传统)的专著问世后②,他最近的新书大胆地尝试鸟瞰中国北方不同背景和地方所展演的道教科仪,对村落节庆和丧礼尤为关注。这本书按地理区划谋篇,在业已出版的资料中提炼材料并基于自己的田野观察提供更丰富的细节,在迄今讨论过的三本书中它是一手资料最为丰富的。钟思第的兴趣在于展演而非科仪,因此他未重点关注作为田野中主要实践的科仪本;反而,他根据结构和式样比较了展演。他所受到的音乐学科训练为其思考如何比较展演提供了方法,但是他的读者不是(不仅仅是)音乐学研究者;他也处理了这类问题,即仪式如何满足村民的宗教性的、社会性的和情感的需求。的确,钟思第及其同侪(共同工作并引用之)的著作虽然往往被范畴化(并且边缘化)为“音乐研究”,但事实上他们全方位地处理了村落宗教。因此,他的参考书目与姜士彬和欧大年的一样丰富,但有意思的是又颇为不同。

  除关注展演(因此关注活态的传统)之外,钟思第与欧大年及姜士彬之著作不同之处是他未将家户和公共宗教做区隔(丧礼与节庆)——因为道士两样都做。就这点而言,他的人类学敏锐度与另两位中国北方宗教研究的先驱周越(Adam Chau)③和杜博斯(Thomas Dubois)④相近,他们在整体语境中看待地方宗教系统(分别在陕西北部和河北中部的村落),而非将集体节庆定义为自足的话题。

  但是,在新生的中国北方宗教领域,钟思第的著作最为原创之处在于他对近代及当代仪式实践变迁的敏锐度(这与他关注展演有关)。他未将观察和记录到巨大空间差异(在当代一些地方,道士可以做满五天的修醮,而在另一些地方,一些道士仅能做小科仪)归因为村落自足(village autarky),而是其他两个因素:1)不同的地域系统;2)科仪在村落间流布中不同程度的散失。他记录了特定的仪式在20世纪如何逐渐被精简和简单化(既因为技艺的流失也因为雇主需求的变化),这是一个丝毫未减弱的进程。因此,他在处理有关当代变迁的问题,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却又有风险,鉴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束缚多数学者对该问题是有意避之的。

  在以上三本著作问世前,已有一个“中国北方宗教研究”的场域才露尖尖角了。2006年4月7日,一个与该主题相关的由GSRL(EPHE-CNRS)筹办的工作坊在巴黎召集了该领域的从业者⑤(立足于欧洲);该处阐述的诸多观点在那次工作坊中已有所展示,我将凭借笔记去讨论它们。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张珣]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的香火观念与进香仪式
下一条: ·[杨德睿 王建章]事、功、斗:河北无极县某村的“迷信”的理论意涵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张士闪]华北梅花拳的儒学标签与历史重构
·[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张士闪]华北梅花拳的儒学标签与历史重构:以清朝杨炳《习武序》为个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