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述史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口述史

刘永华:走出书斋,走进田野
  作者:刘永华 杨学嘉 整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0 | 点击数:4115
 

      进入田野后何去何从

      初入田野考察时,要事先做一些普查性的工作,尽可能了解社区,也尽可能让当地人熟悉。刘永华教授分享了自己跑田野的经验,进入村落之后,先对每家每户进行访谈,这并不意味着了解的情况能够写到书里,而是通过这个过程,让村民慢慢熟悉你,也让我们自己熟悉本地人的姓名、家庭构成。这其实是一个人际关系建立的过程。还有就是关键访谈地点的选择,必须是一个信息流通的主要节点,比如饭馆、商店,西南地区的茶馆,理发店等,这些都是信息交流频繁的地方。

      在开展具体工作方面,刘永华教授总结了三个不同的方式:其一为社群导向模式,刘教授以自己指导的闽西传统民居调查为例,说明调查不是去了解建筑本身,而是去关注生活在这些建筑物里面的民众的社会生活以及相互交往。在这个情况下,刘教授以房子作为基本单位,安排各个调查小组去了解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刘永华教授详细介绍了田野调查要关注的基本事项,大致包括生态与地理、聚落与行政建制、生计模式与市场网络、人口发展与家庭婚姻、宗族组织、宗教仪式、年节行事与人生礼仪、民间故事与社会记忆这八个板块。第二个方式为专题导向模式。此模式还是以上述几个专题作为板块,但是具体需要分组来进行。厦大在组织田野调查时,一般是分为六个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把前面的板块整合成六个专题。以上两种模式都接受了人类学的影响,因为人类学非常强调对生活的不同方面进行整体研究。第三是历史问题导向模型,这是专题导向模式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以关键历史问题的研究为中心,通过锁定核心史料群与访谈群体来开展田野调查。比如我们在地方志、族谱中已经了解到一些信息,但不够详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以相关问题为中心,到具体的田野点上去了解详情。

      刘永华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一些访谈技巧,同时强调了观察仪式的重要性。仪式过程为了解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提供诸多线索,因而是在田野中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仪式可能是在多个场合同时进行的,因而有必要进行团队作业。通过团队作业,可以同时关注到仪式专家的仪式表演、社区精英与普通民众的参与、账房对人际网络的记录、厨房如何准备酒席等。在观察仪式时,调查者需要侧重了解仪式的内在结构与“社会内容”,特别是体现在仪式中的社会关系、社区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仪式表演与仪式文本的关系。
文献的系统性与脉络化

      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的技巧非常重要。在田野里面搜集文献,如果不按照程序来做,可能会造成难以补救的信息流失。在田野里搜集文献,要注意搜集民间历史文献。所谓民间文献,援引郑振满的理解,就是用民间生产、民间流通、民间使用的文献。刘永华教授用通俗的例子解释了三组词的定义:民间生产就是在村落里面买卖土地而立的契约;民间流通指本来不是民间、但是在民间传抄的东西;民间使用指一些文书在民间何时、何地、如何被使用。就文献的种类而言,刘永华教授在讲座中进行了简单的罗列,分为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仪式文献、账本、唱本剧本、日用杂书、日记、书信、红榜等类别。

      在搜集材料方面,刘教授一直强调要按照程序来进行。这是因为文献保存的原本状况,是文献解读的起点。文献如果得以系统的保存,就能为研究者提供很大帮助。刘永华教授提出“系统性”的概念。时下谈到文献搜集,很流行的一个做法是归户。乡村中可以搜集到许多不同的文献,从村民家里搜集的文献,凡是一户人家中搜集到的文献,都应该归类在一起,这就是归户的概念。但是强调归户是不够的,归户只是一个环节,归户之后还有不少进一步的工作要做。我们不仅要了解文献本身的时空和主体归属,更需要去了解文献生产、流通、使用的原本状态,尤其是当这些文献还没有遭受因外力干预,而引起错乱、残缺、散佚等问题。比如不少地区契约文书是以纸包为单位保存的,同一纸包就属同一系统,这些信息一定要保留,否则研究者在利用这些契约的时候,获取的信息很有可能不完整,文书之间的关联性也可能流失。

      刘永华教授在文献基本信息的采集中,还强调文献的脉络化,即将找到的相关文献重新复原到原有的系统。这需要考虑文献区位与相关社会主题信息的采集,关注文献保管地点、场所和方位,了解其保管者与使用者。同时还要考虑文献生产、流通和保存信息的采集。此外,还可以利用索引等工具,还原文本原本的网络。上述信息采集和索引编制等工作,目的均在于重建、维护文献的系统性。

      讲座最后,主持人瞿骏教授称赞了本次讲座处处体现了刘永华教授的研究心得,刘教授将自己对闽西四保、民间契约文书的研究都融会到了讲座的具体实例中。同时瞿骏教授还谈及在这样一个新潮流的带动下,原来历史学者研究的方式受到了改变。研究历史需要学会和人打交道,需要去思考如何去建立人际关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坐在书斋中读材料。同时,文献也要更强调其系统性,需要研究者将文献放在历史的脉络里面去研究。

本文原载:澎湃新闻·私家历史 2017-09-08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冯筱才:历史口述访谈的方法与实践
下一条: ·包伟民:如何理解并编纂地方历史
   相关链接
·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冯筱才:历史口述访谈的方法与实践
·郑振满:民间文献如何让历史研究“接地气”·[韩宜铮]走出书斋,走向远方——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田野调查随笔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