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段宝林:请关注民间文学
  作者:段宝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15 | 点击数:3091
 

  在文学教学上,民间文学应该是文学专业的必修课。我们的民间文学课,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每年外国留学生一来,就要求学习中国的民间文学。参加莱比锡书展回国后,时任北大出版社社长的麻子英同志亲口对我说:在莱比锡国际书展上,“最受欢迎的书”就是你的民间文学教材《中国民间文学概要》。这本书是在上世纪60年代讲义的基础上编写的,出版后,季羡林先生就说这是“一本好书”!乐黛云同志在美国看到后还专门写了一篇书评介绍它。国内外的许多大学都用它做教材和参考书。所以40多年来,这本教材已经加印了几十次,已经印到了第4版。不只是作为教材,就是作为一般文学读物,也是受到欢迎的。我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说:“看这本书是一种很好的艺术享受。”此书在2016年已被列入国家外译图书之中,要翻译成外文向国外推广。最近还被北京大学评选为“优秀教材”。

  为什么民间文学如此受欢迎?就是因为民间文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作和传承的人民文学,它是人民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和艺术趣味,在艺术上最有中国特色。要了解中国,特别是要了解中国人民的内心,不了解民间文学是绝对不行的。

  对于学习文学的人来说,就更加需要学好民间文学了。不然,就不能了解中国文学的根基,更不可能掌握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规律,不能了解各种文学体裁产生的规律,也不能了解中国伟大作家成长的规律。民间文学有自己的特点,与作家文学不同,民间文学是立体的文学,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活的文学。民间文学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其中的一些体裁甚至是作家文学所没有的。例如,最短的文学体裁——谚语,在作家文学中就没有。笑话的体裁,也是民间文学所独创的喜剧艺术。所以幽默大师老舍先生特别重视民间笑话。

  作家不学习民间文学,就得不到民间文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滋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俄罗斯伟大的古典诗人普希金说:“我听奶娘的故事,以弥补我所受的那可诅咒的教育的缺陷。”

  旧的教育,就是只重视文人文化而忽视民间文化的。他们认为劳动人民不识字就没有文化,当然也就没有文学。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甚至如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所说,是“可诅咒的!”

  可是,奇怪的是,现在这种可诅咒的教育思想又要起死回生了。现在已经看到一些苗头。例如,不少大学已经取消了民间文学课,这不禁使我想起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当时全国许多大学的民间文学课,由必修课变成选修课,又由选修课,变为没有课。1960年以后,全国各大学中文系几乎都停开民间文学课了。唯一的例外是北大中文系的民间文学课硕果仅存。

  现在,据说是为了“提高文学教学”,许多地方的高校(包括民族院校)中文院系又开始把民间文学课砍掉了。

  过去,我们在民间文学的课堂讨论中,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轻视民间文学呢?

  许多同学的答案是这样的:

  “轻视民间文学,是由于无知!”“轻视是由于无知,对民间文学无知!”

  事实确实是如此。他们说,在学习民间文学课之前,以为没有什么可学的。可是在学习之后,就感到民间文学课的内容,是其他文学课所没有的,非常新鲜的。有人甚至说过去的看法是因为不了解民间文学而“信口雌黄”,感到十分可笑。可惜,这种情况现在又一次出现了,真是叫人哭笑不得。这样折腾的结果,必然是大大损害了我们文学教学的根基?

  在非遗保护的工作中,因为不了解民间文学的理论知识,而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是屡见不鲜的。

  就拿“什么是非遗”来说,一般人都说,非遗就是民间艺术如年画、剪纸、面人、泥人、石雕等等,至于民间文学算不算非遗,就不得而知了。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保护决议中,非遗内容的第一条就明明写着“口头传统”。而一些人竟然不了解口头传统就包括民间文学,碰到民间文学也就不去注意保护了。文化部门专门管非遗保护的有些人还公然坦然地说,民间文学不在他们的工作范围之中。这当然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许多大学都没有民间文学课,他们没有民间文学的知识是很自然的。由他们来领导,非遗保护工作怎么能不受到伤害呢?

  “轻视民间文学是由于无知!”这是千真万确的。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然而,要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好好学习民间文学课。要加强,而绝不能取消民间文学课。

  我看民间文学课应该是文科的必修课,至少应该是中文系的必修课。其实,文史哲各专业,甚至社会学系、人类学系等等文科各系,也应该有民间文学知识。过去,我常常看到不少外系的学生来旁听我的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课。说明他们从自己的学习体会中感到:民间文学知识确实是他们所需要的。

  在上世纪60年代,民间文学课下马风席卷全国之时,当时北大中文系也让我改行教现代文学课,请王瑶教授做我的导师。可是王瑶先生说:“民间文学课很重要,我的导师朱自清先生就开过《歌谣研究》课,闻一多先生开过神话研究和国风研究的课。所以你还是以讲民间文学课为主;现代文学你就看《鲁迅全集》,看看鲁迅是怎样重视民间文学的。”

  这样我才能成为60年代全国唯一坚持讲民间文学课的人。北大的民间文学课没有停开,这是北大民主和科学的传统在起作用。

  现在,似乎又要面临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了。

  如何解决呢?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希望不要再折腾了,不要再取消、停开民间文学课了,不要再让民间文学课的教师改行了。

  民间文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过去没有也不可能有的新学科,建设起来很不容易。要坚持研究与教学,不断进行民间文学的调查研究,才能讲好这个立体文学——活的文学,这是真正的人民的文学。

  我呼吁,敬请大家都来——关注民间文学,关注民间文学课。这不仅是文学根基教育的必要,而且也是保护非遗的必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7年05月12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徐艺乙:振兴工艺 弘扬传统
下一条: ·[刘晓峰]中国妖怪行不行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