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专访辽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吉祥
  作者:国家非遗中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7-14 | 点击数:10018
 

  整体性保护方面,2014年,省文化厅将建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列为年度重点工作。省中心成立调研组,深入抚顺、本溪、丹东3市26个乡镇的44个村屯,调研区域内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民众生产生活方式、节令习俗、精神信仰等文化事象,完成《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的编制及上报工作。

  

图10 省中心调研采参放山习俗

  抢救性保护方面,我省于2016年全面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学术专员和专业摄制团队组成抢救性记录小组,采取多组并行、重点推进的方式,陆续对20名国家级传承人开展声、像、图、文的记录工作。

  三、将田野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科学合理地制定保护计划,自2010年起,省中心每年都组织专家、业务人员组成调研小组深入田野,开展实地调研。目前已完成省级以上传承人,以及刺绣、剪纸、秧歌、皮影等多个项目的调研工作,掌握了丰富翔实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省中心将调研资料编辑整理,出版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古渔雁民间故事精选》《辽海绣色》等非遗保护成果。

  

图11 2013年,省中心在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大琵琶村开展民俗调研

  图12 辽宁省非遗保护出版成果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为提高大众的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我省利用“文化遗产日”、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等契机,举办各类非遗展示展演,开展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非遗保护氛围。

  图13 2017年新春文化惠民季“逛大展·看大戏·过大年”非遗展示展演周活动

  国家非遗中心:通过多年的工作,省中心是否摸索出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举措或创新方法,值得兄弟省份借鉴?

  王吉祥:省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努力提高保护水平,科学有效地开展保护和传承工作。经过几年的积累,形成了三点认识,可以跟大家分享:

  一是要有保护理念的前瞻性。非遗保护所采取的路径和方式基本就是保护理念的体现,因此,保护理念具有前瞻性往往会令工作事半功倍。以省中心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为例,省中心早在2010年就认识到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并确立了数字化保护的指导方针。我们利用开展传承人和项目调研的契机,全面收录相关图、文、声、像资料,并建立省级多媒体资源库,对数字资源加以保存和管理。2013年,国家非遗中心开展第一批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时,中心已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多媒体数字资源,这为我们后续快速推进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14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库

  二是要有科学准确的学术定位。非遗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涉及民俗学、人类学等专业知识,要想科学有效地开展保护工作,离不开强大的专家团队。省中心在培养专业化团队的同时,特别重视专家的力量和作用。无论是调研,还是抢救性记录,都坚持以“专家+业务骨干”的组合作为团队核心。在这里,专家不是以咨询者,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切实融入工作,严格把关各个环节。比如在抢救性记录工作中, 辽宁省艺术研究所的李威老师作为学术专员,跟随我们前后七下凌源,每天都要根据访谈情况调整提纲,正是这种“沉下去”“扎下根”的态度保证了记录成果的真实性和学术性。

 

 图15 学术专员李威与凌源皮影戏传承人徐积山探讨皮影雕刻流程

  三是将文化惠民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创新非遗传播、传承的方式。从2015年起,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被省政府纳入惠民实事工程,划拨专项经费280万元,每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活动300场。省中心利用此契机,连续三年在全省进行深入持久的“文化输出”,通过策划高校剪纸巡展、非遗大讲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增进大众、特别是青年人对非遗的认识,将“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目前有很多学校,特别是艺术类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已与传承人建立联系,邀请传承人定期授课。

  图16 2016年10月20日,沈阳“面人汤”传承人走进沈阳大南街第一小学,为同学们展示面塑技艺

  国家非遗中心:谢谢王主任的经验介绍,您提到的这些原则和理念想必能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省中心对2017年的保护工作有哪些计划和想法?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王吉祥:2017年,省中心将以“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为指导思想,稳步推进我省非遗保护工作从建章立制的基础阶段向“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的纵深阶段发展。重点做好八项工作:一是有序推进抢救性记录工作;二是按计划完成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三是不断完善非遗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建设;四是启动国家级传承人调研工作;五是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六是举办全省非遗基层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七是加大非遗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八是稳步开展实物征集工作。

  国家非遗中心:对于省内非遗保护工作,都有哪些宣传平台,可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王吉祥:省中心一向重视非遗宣传工作,于2009年创办《辽海记忆》,是全国非遗领域内创办最早的期刊之一,迄今已编印51期。自创刊以来,《辽海记忆》通过策划“深度报道”“特别策划”“田野”“论坛”等一系列专栏,宣传辽宁非遗保护成果,反映最新工作动态,介绍非遗保护前沿理论,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受到上级领导、专家学者、外省同仁的认可和好评。此外,省中心开通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微信号:lnfyzx),用以发布非遗保护的相关动态资讯。

  

图17 《辽海记忆》期刊

  国家非遗中心:在采访的最后,想请您讲一讲,您从事非遗工作以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王吉祥:我认为,在国家不断加大保护力度的今天,我们非遗保护工作者更要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来从事这份工作,既要有崇高理想的人文情怀,又要有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首先,基础工作不容忽视,需要扎实、稳健地去开展。省中心从2010年开始,坚持开展调研工作,并注重资料的采录和整理。事实证明,我们前期所做的每一份扎实工作都没有白费,这些宝贵资料为我省后来多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要多元保护方式齐头并举,提高保护水平,创新保护理念。比如,我省计划在振兴传统手工艺、建立常态非遗展示场馆、促进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等方面继续探索,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专访内蒙古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贾凡
下一条: ·访谈丨整体性保护破解非遗传承难题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