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作者:张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0-27 | 点击数:5692
 

  华觉明说,虽然今天特别强调传统工艺文化价值传承的重大意义,但不能有意无意地淡化该行业以生产和消费为核心的属性特征。传统工艺依仗市场的支撑,政府增加保护、扶持的投入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增强传统工艺行业自身的造血功能,为此,须和国家“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举措相衔接,扩大手工艺制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占有份额,为传统手工艺积攒坚实的物质基础。

  乌丙安表示,网络媒体要为传统工艺的振兴做精做细做大做强,不仅是做大规模的宣传,更重要的是要有中国传统工艺及其产品和手艺人的大制作系列,其中甚至有多种多样传统工艺美术的动漫大制作系列,全面进入城乡社区网络生活,依法开拓传统工艺制作交易网点和逐步进入网售网购,满足民间社区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民间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广泛需求。

  传承人应积极参与到振兴实践中来

  传统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和更广泛的传承人群体处于关键的主体地位。在乌丙安看来,他们首先需要积极主动全面熟悉现代物质生活需求和现代精神生活审美情趣,并进入现代生活实践,开阔视野,丰富现代生活。

  乌丙安说,传统工艺传承人进一步对自己的技艺运用和设计做适应性的提升,在充分保护和调动自己精湛手艺的绝活魅力的前提下,去广泛满足现代生活的多样化需求。自觉振兴自己的手艺,传统工艺持有者不是被动地等待振兴的到来,而是积极主动参与到振兴的实践主题中来,如此,才能取得振兴传统工艺的成功。

  华觉明说,2003年以来,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出现急功近利、草率从事、假公济私、违规操作等不良现象,为此,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时,专家、艺人、企业、社区必须遵纪守法,禁绝一切贪腐行为,传统工艺保护、传承的形式依然比较严峻,绝不可以掉以轻心,有必要建立严格有效的督查、甄别、和进退机制,确保精准管理和精准扶持。

  在汤书昆看来,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工艺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审美范式,在甄选、提炼、应用的再造过程中,在与现代不同审美范式的激荡碰撞过程中, 形成新的审美风格的流行也是大概率事件,在传统工艺行业新的审美范式的培育过程中创意教师和设计师人群深度进入传统工艺行业是关键触发点。

  华觉明相信,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回归乡土、回归自然的向往和审美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传统工艺制品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从事手艺活动的人将日益增多,“手艺是个宝,善待手艺、与手艺同行”将有望成为人们的共识和现代生活的常态。

  从长远来看,只有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传统工艺才能葆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取向,创新是振兴传统工艺的内在要求,是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章原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10-27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大地乡居:“新乡民”的众创式乡建
下一条: ·乌丙安:让传统工艺“无孔不入”地走进现代生活才是振兴之道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