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政策·法律·法规·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律·法规·

文化部2016“文化遗产日”重点活动聚焦传统工艺
——拓展研培计划 助力地方发展
  作者:记者 王学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6-24 | 点击数:3883
 

  启动巡讲活动,培训效应持续释放

  非遗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文化部启动“研培计划”正是将目光聚焦在“人”身上,从培养传承群体的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出发,提升传承水平和能力,增强传承后劲。然而,对人的培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于传承人群体而言,参与普及培训更多的是一个打开思路、开阔眼界的开始。通过传承人与高校老师、同行之间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培训效应形成一种长期、可持续性的释放。

  为了给更多一线的传统工艺从业者提供获得培训和提升的机会,遗产日期间,文化部邀请了苏绣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以及互联网企业的代表组成传统工艺讲习组,以“实地考察+即时交流+集中讲座”的形式,深入新疆哈密地区传统手工艺企业、刺绣合作社和手工艺作坊,开展了为期6天的实地讲习培训。

  从召集各个项目的传承人集中培训,到邀请专家赴项目所在地具体指导,在巡讲中,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单位所获得的帮助不仅更为多元,同时也更加有针对性。

  姚惠芬发现,哈密的有些绣娘在接触了精美的苏绣后,放弃了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哈密刺绣,转而去学习苏绣的技法,绣起了牡丹、花鸟等苏绣的传统图案。巡讲中,姚惠芬耐心地向绣娘们解释:“学习和掌握一些苏绣的针法对于提升刺绣技艺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在刺绣的题材、图案和配色上仍旧模仿苏绣的做法则并不可取,你们应该将精力更多地投注于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作品上。”

  “从绣娘们提出的问题中,我们发现那些曾经参加过研修培训的学员眼界更宽,他们的反思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陈岸瑛说,“这些绣娘开始思考哈密刺绣本身的特色和价值,甚至有一些还提出应该建立起收藏、整理老绣片和老服装的机制等。”

  在哈密巴里坤县,今年5月,一支由4名大学毕业生组建的哈萨克族手工艺推广电商团队刚刚成立,叶尔江是这支团队的运营负责人,“听了老师们的讲座和私下里的沟通,给了我太多的启发,原本许多模糊的想法经老师指点一下子明确了。”不仅如此,在设计、销售、管理运营等许多环节,当地的绣娘、企业、电商运营团队与讲习组的专家纷纷结成了对子,建立了联系,尽管短期的巡讲结束了,但有许多交流、辅导和合作却仍将继续。

  在此次巡讲试点的基础上,接下来文化部还将及时总结经验,组织更多的传统工艺专家讲习组,深入相关地区开展讲习培训,促进提升传统工艺的发展水平,扩大传统工艺的就业覆盖面。

  举办中泰论坛,注重多层次交流

  自“研培计划”开展以来,传承人、高校、设计师和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都愈发活跃,通过计划的实施,文化部搭建起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合作平台,使得各方的资源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有效地流动起来,形成了许多成果。

  经过“研培计划”,许多从事不同工艺的传承人结为知己,并达成了今后要合作创作作品的共识;传承人和高校教师的互动也更为密切,尽管短期的培训告一段落,但许多传承人还会时常“返校”,高校教师也经常被诚挚地邀请到项目所在地“家访”;传统工艺工作站的成立,使得不少普通的手工艺者被纳入设计企业,成为了企业业务分工的重要一环……

  合作此起彼伏地展开,交流也从未间断。为了更好地分享和总结实践经验,在高校的教师之间、设计企业之间,除多次组织开展了各类研讨和座谈会外,通过研培计划而组建起的教师微信群、工作站微信群中,“深夜卧谈”与“周末茶座”等随机性的交流研讨同样可圈可点。通过讨论,大家对研培计划的开展和非遗保护的理念等许多关键问题加深了理解、达成了共识。

  在今年的遗产日,文化部进一步搭建平台,举办了中泰手工艺交流论坛,促进和推动非遗保护经验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从历史和国内外的经验看,振兴传统工艺有两个关键的要素。一是要有一个视作品和产品质量如生命的、技艺精湛的手工艺群体,这是传统工艺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二是要有一批尊重传统、尊重手艺、善于创新的企业与手工艺人密切合作,在遵循非遗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的有机结合,使传统工艺成为知名品牌、走向大市场。论坛上,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丝绸工艺的传承发展、推广创新等展开对话,通过深入地交流和讨论,两国的学者和专家找到了双方在传统工艺的保护理念和实践上的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就当前所共同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未来两国的保护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与建议。

  此外,在今年的遗产日期间,文化部非遗司继续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经典活动,围绕《非遗法》颁布实施5周年、振兴传统工艺等主题在国家图书馆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普及讲座活动。在此基础上,还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如创新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会展模式,启动“传统工艺大赛”,在遗产日期间举行了相应项目的全国选拔、选送活动;支持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文化厅局成功举办第二届京津冀非遗联展;联合湖北省在宜昌市举办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等,一系列精彩的非遗宣传推广活动,让广大群众真正领略了非遗的独特魅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文化部非遗司提供)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6月22日第8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文化遗产日活动安排
下一条: ·住建部:关于印发《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报告·“纺织新生代”——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展文化遗产日特别活动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优秀成果(上海高校专题)展在京开幕·[章莉莉]“研培计划”:让非遗从历史走进当下
·[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开幕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聚焦民俗
·[调查]环保与非遗:700年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厂全部关闭·倪弋:民俗怎样与法律兼容
·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罗杨:文化遗产的两个当代考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