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多]“朝向当下”的神话学实践
——评《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
  作者:张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25 | 点击数:6897
 

  吕杨之辩,“同”在对神话本相与传承的求索以及“现代神话”命题如何参与神话研究的反思,“异”在方法论和话语体系的差异。吕序所关注的是发生功能转化之后的“神话”该如何定位;神话如何在“人的本原存在”与“人的存在现象”之间产生表述的悖论;神话的现实生活语境往往以神话作为人的本原存在为条件;神话在“人性统一性”的意义上被视为超越性的起源叙述;神话在“永恒的当下”的意义上被视为人类的真实性和神圣性的存在与实践;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的“严酷”定义是否妨碍失去宪章功能的“神话遗物”继续作为神话学的研究对象等问题。尽管杨利慧的回应表示吕序所倡导的“宏大”的“神话世界”并非这一项目所追求的的目标,但是从杨利慧对神话神圣性的质疑、对语境限度的探讨、对神话承载者的区分等可以看出,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不能也不必要回避神话的“形式-实践本质”问题。恰恰本书四篇民族志与附录正好为探讨神话本质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探求神话本相的努力上,吕杨二人是殊途同归的。

  吕序所体现的神话学思想,仍是延续了吕微的著作《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所关注的问题,即“神话”应然如何(神话何为)。与之相应的,杨利慧的神话学追求则着眼于“神话”实然如何(神话为何)。这两种视角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体两面的。吕序的意义就在于用另一种学理推演关照(批评)了本书所存在和生发的问题,提示读者在神话实然的民族志式田野研究背后,还有对神话应然问题——“实践认识”的神话学——讨论的必要。

  任何一种神话学方法论都不可能完美,理论互补和融汇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杨利慧一直倡导“神话综合研究”。就本书的内容而言,杨利慧团队试图运用民族志、表演理论、表演者为中心、社区理论、口述史等方法视角的融合,关注以往被忽视的汉语社区中“神话”现实的生存状况。神话的讲述、讲述人、创造性表演、神话观、社会语境、文化语境、传承与变迁等问题在四篇民族志中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揭示与阐释。这也是本书鲜明的研究特色,大大区别于以往“文化史”、“文学史”式的神话学著述。

  二、指向当下生活现场的神话学追求与研究实践

  杨利慧师生对现代口承神话的“自觉”学术追求,在本书各部分都有明确阐述。如祝鹏程的书评(以下简称祝评)所言:“全书的考察侧重也从记录文本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转向了以下问题:现代口承神话的传承和变异是如何在一个特定的社区中发生的;神话的变迁与特定情境以及社区的历史、社会、政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古老的神话是如何在新的语境下被重新讲述等领域。”这一学术追求不仅鲜明地体现、而且有力推进了中国民俗学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方法论转向,即从“文本”到“语境中的文本”,注重“语境、过程、表演者”以及“朝向当下”的学术取向。更重要的是,本书的实践将“神话”从浪漫、宏大、崇高、非理性、原始的历史包袱中取出,放回到当下普通人作息于其中的生活。那一个个生动的讲述者——如王东莲、张玉芝、魏大爷、黄镇山、柯尊来、李安、张凤君等——不再是“沉默者”,他们走到台前,或眉飞色舞,或娓娓道来。

  在理论和方法论方面,本书的四篇民族志都有意识地借鉴了表演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都强调神话所生存的语境。田野地点分别来自重庆市走马镇、陕西安康市平利县、山西临汾市洪洞县、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有的是农业村落,有的是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有的是城镇。鉴于杨利慧团队研究的初衷便是要深入基层社区去“经验”现实生活中的神话,因此四篇民族志的写作模式都是从社区的时空环境出发,进而描述所“经验”的“神话”如何在社区环境中讲述、表演、传承、变迁。祝评认为这样的“模式”是“由社区历史地理与日常生活描述开头,继之以具体的表演/过程分析,基本沿袭了社区传统(决定)—表演(被决定)的反映论模式。”“这些个案基本上是在马林诺夫斯基的意义上来使用“语境”的,即把语境等同于具体的表演情境,可以脱离文本,成为一种对象化的存在,而没有认识到语境是参与者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协商性地呈现出来的。”祝评的批评总体上是中肯的,但深究四篇民族志的实践,这并非普遍问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田兆元]承嬗离合: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探源
下一条: ·[杨利慧]《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再版后记
   相关链接
·[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张多]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
·[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谭佳]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
·[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
·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深切缅怀李子贤教授·讣告:沉痛悼念李子贤先生
·[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 路径、视角与方法·[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
·[赵蕤]日本神话学“南方说”研究·东亚神话比较研究的大视野
·[沈玉婵]从《长生宴》到《神话与史诗》·[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路径、视角与方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