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乔晓光]符号的故事
——人类的生活与美术
  作者:乔晓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31 | 点击数:15492
 
 
倒照鹿
 
古老的春节在黄河流域的乡村是从铰剪纸、贴窗花开始的。陕北的剪纸窗花中有各类造型的动物、花草纹样,其中口衔灵草的鹿纹样便是人类文明中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纹饰。在陕北乡村,人们把鹿纹样剪纸叫作“倒照鹿”,又叫“回头鹿”。鹿在民间习俗中,被看作春天的祥瑞之物,常被用作谐音题材,如“鹿鹤同春”、“福禄寿三星”等,以象征吉祥、福寿之意。在古代农耕社会,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之首的春节,不但成为新旧之年时间交替的端始,也象征着一个大地阴阳之气交和、万物复苏的生命生长季节的开始。人类文明史上的渔猎时代,都曾有过对鹿角的崇拜,人类对时间和历法的认识,正是从每年冬至鹿角脱落、春天鹿茸新生开始的,这就是古老的“物候历法”的故事。人类早期对鹿角的崇拜,在进入农业社会后一直延续了下来,在中国上古时期的出土文物中,鹿角又作为避邪、吉祥之物,用于墓室镇物。
在陕北的民间剪纸中有许多和鹿角崇拜文化记忆相关的剪纸纹样,传统纹样“鹿角花”就是以鹿角的形状复合花草植物纹样,上饰对鸟,以表现春天的来临。还有安塞剪纸“牛耕图”,这是各类剪纸画册中引用最多的一幅著名作品,作者是安塞县沿河湾乡的白凤兰老婆婆。这幅与绥德汉画石“牛耕图”构图十分相似的作品,使很多人感到惊奇而又困惑。虽说安塞自古为边塞重地,汉墓成群,唐宋石窟遍布,但这些都不是促成剪纸与汉画石相似性的因素,因为考古的死东西不可能成为活态文化的粉本,人的生活,有自己活的文化传承参照。
“要看新娘巧不巧,就看剪花好不好”,这是白凤兰家乡的民谚。在陕北,剪纸手艺的好坏已超越了艺术,成为女人人格心灵价值的象征。陕北的女人正是依托着剪纸的承传,去实现自身价值的。白凤兰老人的剪纸“牛耕图”,其符号传承一是来自剪纸传统内部的古老花样粉本;二是源自身边生活中牛耕方式与汉代农业生活的相似性。生活是一条自流的河,人才是生活之河不息的水。民间艺术是流,她不是源,但大河之流自源头来,生生不息,绵绵流长。今天来研究学习活态的民间艺术,正是为顺流溯源,去发现生活之河永远清新流淌的本质所在。白凤兰老人的牛耕图,表面看是一幅表现乡村春天农耕生活的劳动场景。而其中隐藏着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两个时代的文化记忆。牛耕地,是古老农业时代的记忆,也是今天陕北春耕生活的写照,安塞许多陡峭的馒头山坡上,还是牛耕地的方式。剪纸中人与牛之间的花木,就是传统的鹿头花纹样,采用的仍是鹿角与花草树木复合一体的手法。鹿角中间是一个似鹿头,又似花瓶的造型,上面装饰着凤凰戏牡丹。这里不仅通过鹿头花点明了春天的季节,凤戏牡丹还暗含着阴阳相戏相生的生命繁衍观,这正是春天万物复苏、生命又一次繁衍新生的本质所在。这幅剪纸运用了两种剪法,人与牛是单独剪,鹿头花是对折剪。白凤兰老人剪树最喜欢折剪,她折剪的很多树纹样,说就叫“鹿头树”,是神树。这些“鹿头树”保持了鹿角对称上弯伸展的原型结构,复合上树干、树叶和花鸟动物,成为典型的生命之树。白凤兰的“牛耕图”,至今仍是大家争相收藏的热销作品,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甘肃陇东的民间剪纸中,在东北辽宁的剪纸供花中,我们都能看到复合型手法的鹿头花纹样。鹿角作为人类对大自然时间认识的原始符号,其和农业历法的形成息息相关。鹿角符号在渔猎和游牧时代结束进入农耕时代后流传了下来。而鹿头花符号在农耕时代的流传,是伴随着春天走过来的。当农业历法成为人们普遍尊崇的时序表后,“鹿头花”纹样更多的象征内涵,已转化为农业时代对生命(生产)繁衍兴盛祈盼的主题了。
鹿文化在西方和中国有着相似的地方。驯鹿在人类出现之前,早已活动了一百万年之久,所以古代人类洞穴壁画和岩画中常有猎鹿的场面出现。鹿与超自然力有关,北日尔曼人一看见驯鹿就会立刻联想起冬至的到来,因此,在民间传说中便有了驯鹿为圣诞老人拉车的故事,这也是西方圣诞贺卡上常见的形象。在美州土著人的信仰观念中,鹿角象征着生命之树和太阳的光芒,鹿角的脱落和新生代表着长寿和再生,牡鹿具有男性生殖和豪放热情的含义。中国古代的皇帝饮鹿血、吃鹿鞭以滋补壮阳。鹿还是古希腊神话中猎人阿克特翁的象征,因为他看到阿波罗妹妹月亮女神狄安娜的胴体,而被她变成一头公鹿,死在自己的猎狗口下。在匈牙利的民族起源神话中,传说一只母鹿引诱两个猎人进入沼泽地,然后变成两个公主和猎人交合,分别衍生出了匈牙利人和马扎尔人。在草原生存的蒙古族,传说成吉思汗的家谱记载中,其祖先是一头母鹿和一头狼,这就是草原上流传的“苍狼白鹿”之说。在印度的佛教中,鹿是象征着祥瑞和美丽智慧的神圣之物。在中国敦煌的佛本生故事中,北魏时期著名的《九色鹿舍已救人》的壁画(257窟),就是描写了美丽善良的九色鹿与负心恶人的故事,这是中国佛教绘画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吉祥之鹿的艺术符号,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走了几千年的历史路程,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人与动物构筑起的一个美好动人的故事。民间剪纸中口衔仙草的倒照鹿形象,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仍然可以做为春天祥瑞和平、生命健康幸福的象征,代代流传下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央美非遗中心公众号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把格萨尔王放到评书里
下一条: · [邵凤丽]家户大神——灶王爷
   相关链接
·[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王加华]中国古代耕织图的图文关系与意义表达·[吴昉]学理的生发与融合:双重视域中的民间美术
·[唐睿]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号建构·[荆淑坤]“博山炉”中国香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郑小红 刘敏]文化产业繁荣前提下西南地区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因素研究
·[张玉]符号消费视野下的唐卡产业发展研究·[王倩 陈东云]瑶族节庆文化符号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孙展航 张雪 左红卫]迁移后的工艺美术再发展路径探究·[穆昭阳]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
·[张兆林 李希进]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标准研究探微·[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
·[马晴]从食俗到节庆·[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