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贾芝先生的《玛纳斯》情怀
——为纪念贾芝先生而作
  作者: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30 | 点击数:6536
 

  目前,《玛纳斯》史诗居素普·玛玛依唱本的柯尔克文版,第一部、第二部的汉文版以及第一部的英文版和德文版已经出版,史诗中的重要片断还被译成了英、俄、法、德、日、土等多种外语在国外发表。

  《玛纳斯》最初产生于公元9至10世纪,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柯尔克孜天才歌手们世世代代的传唱与加工,不断融进全民族的智慧和历史轨迹,最终成就富有浓烈民族特色,流传千年的口头史诗经典。关于这部史诗的创作,在民间有很多极为有趣的传说。相传《玛纳斯》的创作并非来自民间口头史诗诗人的灵感,而是来自梦中神授,演唱玛纳斯的歌手,既玛纳斯奇,往往在一梦醒来后,突然间获得背诵数万行史诗的能力。这点常常不为外人所信,但酷爱玛纳斯的柯尔克孜人却深信不疑。玛纳斯奇既是史诗的创作者和演唱者,也是史诗的保存者和传播者。

  作为一部口头史诗,《玛纳斯》的最大艺术特色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场景的描述方面。史诗中除了主人公玛纳斯及其子孙之外,还有100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既有支持玛纳斯的智慧长者,拥戴玛纳斯的亲密战友,也有凶残成性的卡勒玛克汗王,无耻的叛徒,以及作恶多端的妖魔等等。而在场景方面,史诗中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征战搏杀场面,不要说各种兵器和武装,光是英雄们的坐骑,毛色就有30多种,对于变化无常的自然景物的描述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

  作为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玛纳斯》在柯尔克孜人中影响深远,人们在传说着玛纳斯英雄没有死去。同时,《玛纳斯》在中外文学史上享有巨大声誉,联合国曾将1995年定为“国际玛纳斯年”。2006年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经过我国政府的积极申报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符其实地成为我国的世界级文化遗产。

  我国《玛纳斯》史诗工作上世纪60年代初肇始到今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几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我们应该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其中,贾芝先生无疑是不可缺少的重量级人物。20世纪60年代初新疆文联作家协会和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首先对《玛纳斯》史诗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并搜集了居素普·玛玛依等数十位史诗歌手演唱的文本。这次搜集的资料有一部分被翻译并作为内部资料本印刷了居素普·玛玛依的唱本第一部。文稿拿到北京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之后,引起时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秘书长的贾芝先生的高度重视,为了全面完成史诗的搜集和翻译,他和时任新疆作家协会主席的刘肖芜以及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党委书记赵子和以及自治州革委会主任塔依尔·买买塔里的协商,促成了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疆文联、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方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玛纳斯》展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调查和采录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他还委派民研会的陶阳和郞樱两位先生前往新疆与当地的学者们一起开展工作。于是便产生了由陶阳担任工作组组长,刘发俊担任副组长,胡振华、郞樱等先生以及中央民族学院柯语班学员尚锡静、黑再勤等参与《玛纳斯》史诗工作的局面。正是这次大规模调查和采录工作的深入开展,才造就了陶阳、胡振华、郞樱、刘发俊、玉赛音阿吉、阿布德卡德尔·托合拓诺夫、萨坎·玉买尔等我国第一代各民族《玛纳斯》学者成长,开创了我国《玛纳斯》学的端倪,为后来的《玛纳斯》工作奠定了基础。

  尽管在“文革”期间,《玛纳斯》的搜集翻译遭到毁灭性打击,参加《玛纳斯》工作的同志,也包括居素普·玛玛依,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1979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工作刚刚恢复,贾芝先生就立即和当时的民研会领导钟敬文、马学良等协商,首先开始实施英雄史诗《玛纳斯》等三大史诗调查、采录和研究工作的重新启动,并决定重新成立工作组,并把居素普·玛玛依从新疆阿合奇县接到首都北京,开始了《玛纳斯》史诗的重新记录工作。为了一代《玛纳斯》大师居素普·玛玛依工作和生活方便,经与中央民族学院(现为中央民族大学)领导协商,把工作地点设在中央民学院内。《玛纳斯》工作启动一年多,记录和翻译工作开始走向正规,并取得显著成绩,也为后来的《玛纳斯》搜集、翻译、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玛纳斯》工作组还是迁回新疆文联新疆民间文艺研究会,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关怀下设置了专门的《玛纳斯》办公室。这就是目前新疆文联民协《玛纳斯》研究室的前身。

1991年4月6日在国家民委《玛纳斯》出版新闻发布会上,贾芝(左三)、居素普·玛玛依(左六)、陶阳(左七)、郎樱(右一)、
胡振华(左一)、刘发俊(左二)、玉赛因阿吉(右二)、萨特瓦勒德(左四)。

1991年4月8日民族文化宫《玛纳斯》搜集、整理成果展览剪彩仪式之后
自左向右:居素普·玛玛依、贾芝、萨特瓦勒德、克里奇。

  我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新疆工学院(现已并入新疆大学)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工作。1990年4月应新疆文联民间文艺研究会(现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邀请,工作调动,进入该协会的《玛纳斯》研究室工作。我一进入协会就紧张地投入到《玛纳斯》的研究和翻译工作中,最初的工作是翻译柯尔克孜族学者撰写的有关《玛纳斯》史诗的论文。因为,经过自治区党委的批准,协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年年底行将举办的首届中国《玛纳斯》史诗学术研讨会。当时,我从当时的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也是负责《玛纳斯》研究室工作的刘发俊,以及协会的张运隆、忠录等其他几位领导口中经常听到贾芝这个名字。我以一名年轻后生的好奇心,经过询问和请教刘发俊先生,初步了解了贾芝先生在我国《玛纳斯》史诗工作初期开创阶段所给与的关怀。然后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民间文艺学家贾芝生平述略[影像资料]
下一条: ·深切缅怀李万鹏教授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范宗朔]试析菲律宾苏洛德人史诗《西尼拉乌德》中的英雄人物特征·[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范宗朔]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的经典化和多元文化因素·[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我国三大史诗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瑞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民间文学的变迁·[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
·[陶阳]英雄史诗《玛纳斯》工作回忆录·[尹虎彬]史诗的诗学——口头程式理论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