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让传承人说话”
——中国民协在浙江海宁召开“山花奖”获奖代表、传承人代表座谈会
  作者:仰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15 | 点击数:4990
 

  ●吴一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院长,全国民间文艺德艺双馨工作者)

  我不具备任何一级文化部门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质,但我一直沿袭着祖、父辈五六位长者的苗族史诗演述、传承和研究工作,主持苗族史诗研究方面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出版专著3部。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进非遗保护,取得的成绩史无前例,功莫大焉。当然,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改进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新问题,这项工作将会更好地惠益万代。我觉得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传承人选拔制度的问题。现行的传承人选拔虽然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尚可进一步完善。比如,民间有许多真正的高手,因为信息不灵,汉文化水平不高等多方面原因,没有申报或没有被申报,有的却是因为与管理部门人员关系亲近而申报获得了传承人的称号。说实话,我做苗族史诗的田野调查时,并没有去找文化部门确定的传承人,而是走访的社区公认却没有证书的传承人。又比如,现在许多非遗项目是跨县、跨市甚至跨省的,某地申报的传承人有可能与其他地方的同项传承人水平差距很大,怎么处理?还有学者,特别是那些具有“家学渊源”的学者,能不能作为传承人来确定?

  二是传承方式上的问题。非遗项目传承形式多样,比如苗族史诗传承就有家族家庭式传承、师徒式传承、自学成材等,现在许多父母在外打工,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传式十分有限;师徒传承出现师少无徒境况;自学成材更是缺少过去处处有歌声、时时有诗吟的文化生态,此形式已经基本绝迹。推行民族文化进校园应该说在有的地方成绩较为明显。但大多数地方是流于形式,政绩功利性太强;很多地方没有真正根据本地(本村、本乡、本县)实际选择好项目;还有的地方几乎没有立足乡土的教材或教学内容;尤其严重的是没有合格的师资,学校正规老师绝大多数难以承担这一特殊教学任务,从民间请的也就是“客串”而已;还有的学校传承的内容不是本乡本土的,脱离乡土生活,统一性和规范性有余,而乡土味不足,当非遗项目失去了多样性,它可能就踏上了死亡之路。因此,学校教育传承应该从教育体系,至少也要从义务教育体系来整体考虑。

  三是伪民俗化的问题。自从国家实施非遗保护以来,社会对非遗项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现在许多非遗项目或在传媒的诱导下,或在一些部门官员的鼓吹下走上了弯路,呈现出了伪民俗化的现象,非遗项目的乡土性减弱而普遍性增加,严肃性减弱而低俗性增加,多样性减弱而统一性增加,民间性减弱而政府性增加,这些现象都在严重侵蚀着各类非遗项目的传统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些现象如果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非遗的民俗性将大打折扣。

  ●王丽敏(洛阳雀金绣研究院院长)

  我们的技艺基本都有记录,每一个研究、每一个制作、每一个过程都会有我们自己的记录。至于接班人,我们也培养过,但现在坚持学习最长的也就一年,没有办法真正坚持下来。作为传承人来说,的确很累,传承人面临很多问题,所以几乎成了“全能”,要申报非遗、申报资金、评奖、评职称、梳理技艺资料、培养接班人、开发市场,但创作的时间和空间呢?我们做自己技艺的初衷呢?

  现在我们有一个误区,为了申请非遗、申请资金而传承手艺。这其实忘了我们自己的初衷。刚才大家一直在说国家的帮助和支持,我觉得这不是本就“应该”的。国家对文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有的传承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难道我们是因为支持和帮助才去做的吗?我们之前的技艺是为了要资金,为了要非遗吗?不是。技艺因为爱才有了生命,就好像一对恋人,为了见一面可以翻山越岭而不觉得累,就好像父母对子女可以无私。其实,我们传承技艺,也是因为热爱,当我去做这个技艺的时候就很开心,才会创作出更多的珍品。我们传承人可能都经历过,可能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都不舍得买,却愿意为了让作品更精美而不计代价。

  再谈到传承,大家大多听到的是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太浮躁。可我们也许应该反思自身,而不是浮躁的社会。是不是我们的作品不够精美、不符合现代审美,所以才没有吸引年轻人去爱上它。当我们把技艺做得非常完美的时候,自然而然有很多人喜爱,喜爱以后就会传承。为什么传承不了,因为年轻人不喜爱。逼迫别人去传承,即使传承了,也只是技艺的工具。

  我觉得这些困难都不是困难,最主要是怎么样走下去。曾经我们在讨论设计的时候,要谈钱,钱对于艺人来讲好像都觉得很俗,可是这是现实。没有钱怎么生存,没有钱怎么传承?我们做一件成品是有成本的,我还要把钱拿去做下一件作品。可更值得深思的是,我们在创作时是先考虑市场再去创作,还是先去创作再去考虑市场?在很多矛盾存在的时候,我想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在坚持什么。

  当然,国家愿意帮助这是最好的,我想大家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是为了什么去做的。现在大师也好,得奖也好,资金也好,反而成了某些艺人的负担。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什么,我们去做好我们的,民协和政府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扶持,是一个可以依靠的团队,来让我们的技艺做得更好,走得更远。如果我们做不下去了,可能为了生存会放弃,但有的人肯定会坚持,我想我会坚持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5年12月09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经典概念的当代阐释过渡礼仪的理论与经验研究”会议议程
下一条: ·“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讨会在贵州举行
   相关链接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高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七十年
·[陶立璠]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辉煌七十年
·乌丙安教授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视频]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揭晓 冯骥才、乌丙安获终身成就奖
·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在广州启幕·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活动将在广州举行
·中国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终评会在长海举行·关于举办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评奖活动的通知
·《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展示我国民俗学研究全貌·中国首部《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发布
·《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钱梦琦 姚兆余]刘皇神信仰的功能变迁研究(1949-2015)
·刘奇葆:坚守民间文艺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潘鲁生当选中国民协第九届主席
·坚守民间文艺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2015年度曲艺:一曲动人心弦的“欢乐送”·《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总第13-18期)总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