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文也博]小名:童年家园的月光
  作者:文也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3-12 | 点击数:6139
 
小名的使用,一般限于家庭族内,只有祖父辈、父母辈、兄弟姐妹呼唤,间或也在亲朋好友以及童年小伙伴之间流行。在古代,家庭亲属之间称小名是尊称、爱称,而非亲非故的人称小名则是卑称、贱称,所以小名外人叫不得,晚辈也叫不得,假若非亲非故的人有意直呼对方小名,则明显带有贬斥性与侮辱性,这在古籍中时有所记。如《三国演义》中骂曹操时称他为阿瞒。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阕有“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一句,这里的“佛狸”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拓跋焘是鲜卑人,曾入主中原统治北方领土;而当时南宋老百姓却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民俗安于异族的统治,全忘了自己是宋朝的臣民。辛弃疾在这里有意使用拓跋焘的小名,显然对入侵中原领土的异族首领,有鄙视轻贱之意。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者,无不疼爱自己的亲生骨肉,这是人之本性——当然,在人类中也有像武则天那样,亲手掐死刚刚生下的女儿,然后诬陷是王皇后下的毒手这样的例外,这是人性中残留的兽性。但兽性毕竟不能代替人性,母爱之心、亲子之情,毕竟是人间至情。小名正是母爱与父心的自然流露,是父母对子女爱心的结晶与昵称。
小名一般取之于动物、花卉名,父母把天真可爱的孩子比作小狗、小猫、小羊、小熊或视为鲜花明珠,这是一种真挚之爱的写照,是心满意足的体现。小名随口称呼,不是正式的名字(正名、学名、谱名),所以显得风趣、自然、亲切,不拘一格。
有的以“小”为称,如小囡、小宝、小花、小毛、小兰、小梅、小桃、小菊、小羊、小牛、小秀、小娟。这些小名也有的后来直接成了正名,如李小花、张小娟,或化“小”为“晓”,改成李晓花、张晓娟等。
有的以“子”相呼,如柱子、兰子、狗子、苏子、利子、冬伢子等。
有的以排行为小名,如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最流行将小名取为阿大、阿二(读“义”)、阿三、阿四,或大毛、二毛、三毛之类;在四川则喜欢称女孩为大妹、二妹、三妹、么妹,小男孩则称细娃儿。
也有的以身体特征为小名,如胖娃、大眼、圆圆、黑妹等。
为了叫起来顺口,小名一般以叠字名居多,如蓓蓓、佳佳、冬冬、杨杨、兵兵、芳芳、苗苗、婷婷、牛牛、毛毛、玲玲、丽丽等。
但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所以小名也只是小时候使用的名字。待到上学读书,就得给孩子取一个堂堂正正的“学名”,这才成为他(她)正式的名字。而小名,就与童年彩色的梦幻一起,成了永远伴随人生的美好回忆。这一泓童年家园的月光,将永远辉映在人生的旅途上。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14日第5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潘鲁生: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改善民生
下一条: ·[陈文玲 程为敏]“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农村家族
   相关链接
·民俗学家萧放:因势利导,让乡风文明重归“故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