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雯]亲属制度作为文化象征体系
——读大卫·施耐德的《美国亲属制度》
  作者:张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3-13 | 点击数:7216
 
我们不妨分两个层面来理解施耐德的《美国亲属制度》:在第一个层面上,施耐德描述了一种“地方性知识”,在美国文化中,亲属制度被人们理解为一种基于生物事实(性交、生育)的关系,因而比起其他关系(如工作关系)来,亲属制度具有更多的自然属性;在第二个层面上,施耐德则深刻剖析了表面上作为一种生物关系的亲属制度是如何被象征地建构出来的(“自然秩序”也是一种文化逻辑)。也就是说,美国文化倾向于将亲属制度表述为一种生物谱系关系,从而便于将其与某种文化意涵(“一种持久的、弥漫的凝聚力”)相连接。但实际上,亲属制度并不建立于生物学之上,生物学只是亲属制度采用的一个比喻。为了说明这一点,施耐德将亲属制度与“心”作了一次很好的比较:“心”最基本的意义是指“心脏”,但我们说“心痛”或“心碎”的时候,并不真实表示我们心脏本身的活动或者状态,而只是借它作一个比喻。亲属制度也是如此,“性行为”的投入、热情、信任、合为一体,兄弟姐妹“本是同根生”、“血管中留着相同的血”,这些自然事实都是凝聚性的亲属制度所能借用的再好不过的比喻了。通过这些亲属制度的象征符号及其意义,人们构建着一个更大的文化象征体系。如果说再生产的生物事实是人口延续的前提,那么弥漫的、持续的凝聚力就是社会文化延续的社会和生物心理前提。
如果说施耐德在《美国亲属制度》一书中通过研究美国本土文化对亲属制度和生物学的关系作了一次反思的话(亲属制度不是关于生物学的一种理论,相反,生物学是用于建构亲属制度理论的),那么这种反思实际上是为他以后向人类学的亲属制度研究开炮准备了充足的弹药。施耐德认为之前的研究者如摩尔根(Morgan)、麦克伦南(Mclennan)、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里弗斯(Rivers)等都将亲属制度建立于真实的或是假想的生物事实之上,他自己也注意到亲属制度与生物事实的联系,但正如上面所说的,他更强调的是生物事实的象征意义。施耐德指责以前的人类学家用西方中心的“生物再生产”的观念(这种观念来自西方文化本身)研究非西方社会的亲属制度,从而制造出“亲属制度”的分析概念。但实际上,“亲属制度”和人类学的其他一些概念如“图腾主义”、“母权制”、“母系社会”一样,都不是真正的主题(a non-subject),它们只是存在于人类学家的头脑里,而不存在于任何他们研究的文化中。人类学家深入“异文化”研究时,带去的其实还是他们自己文化中的东西,而并没有采取当地人的视角,真正研究当地的社会文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施耐德解构了“亲属制度”这个原本重要的研究主题。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2日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林敏霞]1768年妖术大恐慌中的“他者”
下一条: ·[岳永逸]和乡村渐行渐远,念乡愁且行且回头
   相关链接
·[李翠含 吕韶钧]游戏仪式与文化象征·[李翠含 吕韶钧]游戏仪式与文化象征
·[刘铁梁]亲属制度研究的反思与再定位 ·[张亚辉]无父母的世界?
·“龙马”是像龙的马 代表华夏精神·[阿进录]“牡丹”:一个“花儿”经典意象的文化分析
·[刁统菊]娘家人还是婆家人:嫁女归属问题的民俗学研究·吴乔 著:《宇宙观与生活世界──花腰傣的亲属制度、信仰体系和口头传承》
·[王子今]《史记》的时间寓言·[刘锡诚]象征学的诱惑
·[朱钢]历史英雄的民间传奇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