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潘鲁生: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改善民生
  作者:潘鲁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26 | 点击数:8727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要实施“文化扶贫”,开展公平贸易

  我国现存传统村落有相当比例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有近四成传统村落分布在云、贵等西南地区。结合全国政协组织对乌蒙山片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的调研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手工艺资源丰富,如苗绣、苗银、彝族漆器、黎族织锦等都工艺精湛极富民族文化特色,但由于交通相对闭塞,信息不够发达,民族地区的传统手艺资源没能很好地推广和应用并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就此,政府可出台和实施“文化扶贫”的帮扶计划,结合不同民族的工艺资源,为村民的传统手艺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化扶贫,帮扶手艺人,使他们靠手艺脱贫致富,让民族地区的传统手艺成为村民致富的一条路子。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与传统手工艺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应该综合考虑。具体而言,让传统村落通过村民的手艺走出贫困,重要的是还要为手艺人建立公平贸易渠道,建议设立“国家扶贫公平贸易机构”,给民族地区的手艺人开个直通车,提供公平贸易信息,引导公平贸易发展,为相对闭塞贫困地区的手工艺生产者直接寻找市场和消费者,减少贸易中间环节,提高村民的收入。特别是在一些手工艺资源和生产基础较好的传统村落,要通过成立村民手工艺生产组织,加入国际公平贸易,享受公平贸易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易、长期交易、最低收购价等优惠,同时,借助相关的发展基金改善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还要加强民族地区的手艺人培训,可以鼓励公益机构办学助教,培养农村传统技艺人才。目前,贵州已有公益性的盛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保护和发展贵州少数民族特有的刺绣蜡染、造纸纺织、古法制陶等民间工艺,专门开设了民族工艺设计制作专业,免费招录贵州贫困少数民族孩子学习相关课程。也有慈善机构开展职业培训,培训苗绣艺人,举办主题展览,并帮助产品直销。有关苗绣技法传承、苗绣与当代服饰结合的展览等也纳入了公益纪录片、公益宣传等视野。这也是动员吸收社会力量来发展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特色手工艺。

  传统村落保护要尊重村民权益,改善民生需求

  传统村落保护是个系统工程,要统筹好政府、专家与村民的关系,本着政府主导、专家参与、村民受益的原则,重视村民的意愿和选择,修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留住村民,留住文化,避免村落空心化。

  在村民层面,“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保护传统村落,就要设身处地考虑传统村落里世代生活的村民的权益和愿望,从保护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列入改善民生工程,使他们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首要受益者和责任人。

  在政府层面,一方面,要加强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使村民享受到现代生活方式,政府财政应支持私有民居的维修维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传统村落是贫穷的象征。另一方面,要切实考虑村民的发展愿望,包括居住生活、劳动就业以及教育培训等发展机会,创造条件安居乐业,实现可以持续发展。

  在专家层面,民俗学、建筑学、社会学等多方面专家要站在村民的立场上,从村民的角度、利益、权益等方面来出发解决保护与发展问题。关键不是冻结标本,而是盘活资源、修复文化生态,从固态保护到活态保护,从保护村落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到保护村落村民的整体利益,从文化生态保护的整体保护来综合考虑。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2014年12月22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张友庭]寮村的“张公信仰”及其祭祀圈的扩大
下一条: ·[文也博]小名:童年家园的月光
   相关链接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沈昕 孙宇梦 葛惠芳]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白莉 张晓玫 袁浩哲]传统村落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
·[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
·[胡雅丽 杨立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符腾]浅论传统村落的人文记忆传承与保护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载体保护开发路径研究·[谭娟]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打造与传播研究
·[胡彬彬 王安安]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新民俗 ·[潘鲁生]城镇化进程中民艺调研的路径与方法
·[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王喜根]“空心村”呼唤“文化商人”
·[王翠玲]劳动的晾晒与展演的“晒秋”:篁岭村生活节奏变迁的考察·[兰玲 李文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空间建构
·[柴书毓 高忠严]山西阳城传统村落道德建设资源研究·当古民居遇上城镇化,如何留住乡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