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第三期“艺海问道”文化论坛:中西戏剧精神与当代戏曲发展的未来走向
  作者:记者 杨晓华   摄影/图:陈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21 | 点击数:5905
 

  徐涟:《中国文化报》一直非常关注戏曲的发展,但对当代戏曲舞台演出关注更多,对古代戏曲的研究关注比较少。今天也希望专家给我们好的意见和建议,如何更好地利用学术研究的成果,促进当代戏曲的发展。我们先请伊维德先生发言。

  伊维德:针对今天的话题,我作为一个国外学者发言,一方面非常荣幸,一方面也非常惭愧。我对当代中国戏曲的情况不太了解——我在国外一辈子大部分做古代戏曲文献的工作。可如果从比较的立场出发,中国戏曲是什么?在国外说到戏剧,一般指话剧,西方传统中把话剧与音乐剧分得很清楚。但是话剧代表戏剧也不完全对,话剧没有音乐。歌剧有音乐,每一部歌剧的音乐都是新创的。欧洲歌剧的作者都是音乐家,剧本作者不大重要。中国的戏剧是中立的,音乐与剧放在一起。欧洲也有这样的戏剧,但很少见,是非常边缘的现象。中国戏剧传统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做比较的时候,中国一般把中国戏剧和现实主义的话剧相比较,这当然需要做,可是同时还要把中国戏剧与欧洲歌剧的传统比较一下。有很多中国人说中国戏剧的特色不一定是戏剧的特色,是音乐剧的特色。如果把歌剧或者音乐剧与中国戏剧比较起来,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中国有话剧的传统还有类似于歌剧的传统,近年来,中国艺术家还对当代西方歌剧做了很大的贡献。

  我觉得当代中国戏剧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一直到20世纪初,中国最大的娱乐就是戏剧,因为那时候没有电影,没有电视,没有DVD这样的媒介。传统中国社会当中的戏剧不算艺术,算娱乐,这在全社会非常普遍。中国即使是最小的村庄也会有庙,有庙就有庙会,有庙会就有戏剧演出,娱乐性很大,与中国传统民间宗教的关系也很大。但是到了20世纪,戏剧的地位被提高到艺术。19世纪的京剧,每一年都要改,不是固定的东西。把它的地位提高到艺术的时候,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观众反而越来越少,因为你一定需要好好准备,才能真正懂这个艺术。以前不是这样,每个人认为娱乐就是好玩,不需要准备,不需要训练。

  再一个问题,就是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戏剧的听众是一代带一代,是父亲带孩子到庙会,可是到了文化大革命,这个传统破坏了。现在很难恢复这个传统。破坏一个传统,有经济的理由,有政治的理由,但以后想恢复是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对中国来说,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中国,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也很厉害。对我这样年龄的人,文化大革命时我正处于学习阶段,受到很大震动。现在,我在美国带了很多大陆学生,他们看到的就是当代中国,他们对20世纪的强烈的破坏性变化不大了解,因为不大了解,对于为什么需要恢复,怎样恢复也不一定了解,这是我个人的感觉。

  阿姆斯特丹有一个小剧团,他们每星期要演一个新歌剧。他们每做一个新的音乐故事,完成一两次试演,就走出去巡演。他们把剧做得非常简单,比如,穿的衣服其他剧目也可以用,角色跟中国传统戏剧的角色一样比较固定。现在一般的歌剧团规模比16世纪的歌剧团要大很多,而且一定要经常巡演,所以非常花钱,演出的价钱越来越高,没有16世纪那样简单、灵活。但是,另外一方面,现在西方人看歌剧不一定要到剧场去,他们买DVD就可以了,像我的儿子买也不用,直接上网去找。所以,一方面有其他很多种娱乐形式,另一方面因为追求艺术,对古典歌剧、话剧要求越来越高,结果是观众越来越少。如何走出这个困局?也许有一个方法,就是不一定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贵,规模那么大,但演出应该好一点。

  徐涟:您所说的歌剧观众减少、演出衰弱的问题,也是中国戏剧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全球化背景之下或者城镇化、城市化这个浪潮当中,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都面临的同样问题。这更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提出对策。接下来请孙教授发言。

  孙崇涛:我想主要讨论东西方戏剧特征的比较。过去谈到中国的戏曲特征,基本上会说:一是高度综合;二是表现程式化;三是写意,由写意引出来虚拟。我感觉这三方面概括并不全面。西方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戏剧也是这三个基本特点。以西方传统戏剧的样式来说,歌剧也是综合的,歌剧剧本是文学,有歌唱,有伴奏音乐,有舞蹈,有美术。刚才伊维德先生说,他比较了西方的歌剧跟中国戏剧,觉得没有太大区别,所以用高度综合来概括中国戏曲不那么准确。另外就是程式化。程式化也不是中国戏剧独有,歌剧的音乐,朗诵调、咏叹调,声韵样式,声部高中低音,都存在程式化。芭蕾的虚拟动作或示意性动作并不少于中国戏剧。所以高度综合、舞台表现程式化跟写意性,是一个共性。那么中西方戏剧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我想,世界各个地区的戏剧有两个基本元素。一是讲故事,戏剧就得讲故事,甚至某一个场景发生的故事,这叫叙事。再一个是要表演。各种各样的戏剧,各种各样的样式,都离不开这两个基本元素,这两点是共存的,互相依托的。东西方戏剧的不同,在我看来就在这两者之间。西方戏剧以话剧为主要代表,它的表演是为叙事,中国戏剧反过来,叙事是为了表演。所以如果下定义,西方的戏剧是“叙事的戏剧”,中国的戏剧是“表演的戏剧”。我觉得这才是中西戏剧最本质的不同。

  以话剧为例。西方话剧,主要通过必要的艺术手段,铺陈剧情、刻画人物、震撼心灵,传递剧作者的道德精神,从而把观众引向某种思索,或追求某一个命题,或者针对某一个生活观念。中国戏曲实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它是充分展示自身艺术的魅力,调动观众艺术的想象、共鸣,最终达到人格陶冶和生命愉悦。我们过去有“高台教化”的主张,但实际上看戏主要是接受情感的艺术熏陶。剧情我相当熟悉,能唱会演,但还在看,看一辈子还在看。梅兰芳《霸王别姬》谁都知道剧情,但还在欣赏,一辈子在欣赏。这就是艺术享受、艺术陶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09-18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周巍峙向北师大捐赠藏书
下一条: ·《容肇祖全集》获中国古籍图书最高奖项
   相关链接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张亦洋]癞女、鬼怪与他者:晚清以来小说戏剧的癞俗书写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彭恒礼]煤炭、老君与戏剧
·[平锋 谭文]民间戏剧的仪式化内蕴及其悖论·[褚心宇]传统戏剧的现代困境
·[徐洪绕]浅谈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保护·[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施旭升]仪式·节日·狂欢——戏剧艺术的精神原型·[王旭]回顾与反思:戏剧表演艺术中的神话重塑
·[江棘]“新”“旧”文艺之间的转换轨辙·[刘文峰]对传统戏剧传承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
·[浦晗]语境与路径:“印度戏剧输入说”考论及其学术史意义·中国戏剧:传承有序 多元并茂
·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推动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王晓涛 朱吏]传统戏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今天如何面向文化传统,传承开新?·[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论
·[程莹]“我们的传统是非常现代的传统”: 解读非洲文本的另类方式·实实在在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