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吴思远]纷争逐罢羡优伶,翔空飞钓亦关情
——柯润璞与汉学研究
  作者:吴思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02 | 点击数:6595
 

  二

  柯润璞于1949年起执教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之后便一直在此传道授业。他颇有语言天赋,通晓法文、拉丁文、德文和日文,治学领域十分广泛。此外,他的日常生活也因为别样的爱好而异常丰富多彩。1969年,赵元任、白芝(Cyril Birch)、柯润璞等在美国创建了“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2006年,其会刊《中国演唱文艺》(CHINOPERL)第26辑出版专集,纪念柯润璞的汉学研究成就,其中有不少著名学者的回忆文章,谈及柯润璞平生的两大爱好:飞蝇钓和翔空。精通木工技艺的他曾亲自造出精致的鱼竿、古色古香的钢琴,以及一架滑翔机,并自诩为“翔空老翁”,还将这一名号用隶书写于机翼之上。不难想象,对天空和海洋的渴慕与年少时阅读父亲的作品不无关系,只言片语的回忆仅能勾勒出他在生活中翔空飞钓的侧影。然而柯润璞用语言在文本空间展演的视觉盛宴,却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地观赏到他是如何翱翔在战国的天空,畅游于戏曲的海洋。

  白话文学是柯润璞进行汉学研究的起点,继在博士论文中研究《新编五代史平话》之后,其相关领域的论文包括:《平话及三国志的早期历史》(P’ing-hua and the Early His?鄄tory of the San-kuo Chih, 1951), 《论中国古代白话文学》(On Chi?鄄nese Medieval Vernacular, 1953),以及一篇法语论文《远程视域中的定位:有关中世纪中国世俗文学的一个主题》(Dans une ecran de radar: Un Theme de la Litterature Vulgaire du Moyen Age Chinois, 1961)。由于金守拙以语言和法律研究著称,受其影响,柯润璞用比较的维度以日本为对象写就过两篇论文:《养老律令中“借” 来的唐代称谓和机构》(“Borrowed” T’ang Ti?鄄tles and Offices in the Yoro Code, 1952)和《早期日本的唐代刑法》(T’ang Penal Law in EarlyJapan, 1953)。在同一时期,他还撰写了大量的书评。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与卓尔(J.J.Dreher)合作完成的两篇论文,《战国时期的纵横家》(Peripatetic Rhetors of the Warring Kingdoms, 1951)以及《汉代之前的游说:法家》(Pre-Han Persuasion: The Legalist School, 1952),却向我们显示出他当时对于研究对象的关注有所变化。

  1960年,柯润璞在《通报》(T’oung Pao)上发表长文《〈战国策〉及其虚构内容》(The Chan-kuo Ts’e and its Fiction),他认为“策”是一种修辞文类,可以用“游说”来概括其特点。四年之后,他的译研集《计策:〈战国策〉研究》(Intrigues: Studies of the Chan-kuo ts’e)出版,其中选取了《战国策》中的五十篇文本,按照主题来分类,九个章节中的每个部分由三到七个不等的文本翻译构成,在不同的主题下有着他睿智的解读和精到的评述。该作品填补了西方汉学界当时研究《战国策》的空白,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宋史研究名家刘子健(James T. C. Liu,1919—1993),《文选》翻译名家康达维(David Knechtges),《红楼梦》全本英译者、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1923—2009)等皆撰写书评,称赞该书的贡献。 终于,在1970年,柯润璞依旧凭借一己之力和无限的热忱完成了12策,33卷,共497篇文本的英译《战国策》(Chan-kuo Ts’e)全本。有关该译本的《索引》在1973年出版,之后在1979年,《索引》也被编入全译本的第二版。1996年再次发行了全本修订版,1999年根据主题而分类编辑的译研集《战国策读本》(Legend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suasions, Ro?鄄mances, and Stories from Chan-kuo ts’e)在甫一面市便极为畅销。

  三

  柯润璞更为学界熟知的是其在元杂剧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其代表专著《忽必烈汗时期的中国剧场》(Chinese Theater in the Days of Kublai Khan,1980,下简称《忽》)是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奠基性著作。这部厚积薄发之作集合了他几十年来研究戏剧的精华。在此之前,他除了翻译了大量的杂剧作品之外,还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从文章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在不同时期研究对象和重心的变化:《元杂剧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Yuan Opera, 1958),《中国史诗、歌谣和传奇中的刘知远》(Liu Chih-yuan in the Chinese “Epic”, Ballad and Drama, 1970),《院本,元杂剧喧嚷叫闹的前身》(Yuan-pen, Yuan Drama’s Rowdy Ancestor, 1970),《元杂剧的规律及技巧》(The Con?鄄ventions and Craft of Yuan Drama, 1971),《曲及其批评》(The Ch’ü and its Critics, 1972),《元杂剧中的宾白》(Spoken Verse in Yuan Dra?鄄ma, 1973)。他还与捷克著名学者普实克(Jaroslav Pru?觢ek,1906—1980)的学生米列娜(Milena Velingerova)共同翻译完成了英语世界首个《刘知远诸宫调》的译本《潜龙之歌》(Ballad of the Hidden Dragon, 1971),此译本好评如潮,德裔美国汉学家卫德明(Hellmut Wilhelm,1905—1990)曾不吝赞美之词,撰写书评大加评述其译文之地道。柯润璞于1973年与赵元任长女、哈佛大学首位华裔女教授、音乐学家赵如兰(Rulan Chao Pian,1922—2013),以及美国民族音乐学家马尔姆(William P. Malm,1960—1994)围绕元杂剧、京剧、日本能剧等主题,在密歇根大学组织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探讨戏剧曲律的中外互动,辨究唱念做打的古今演进,并出版会议论文集《中国与日本的音乐与戏剧》(Chinese and Japanese Music-dramas, 1974),每篇论文后附与会者讨论发言内容,唇枪舌剑的场景跃然纸上,以他者的视角反观,专家和读者都可品读出原本熟悉领域里更为丰富的面向。

  《忽》一书最早出版于1980年,1990年发行修订版,中文译本由魏淑珠在2001年以《元杂剧的戏场艺术》为题出版。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又分为四个章节:一、《社会背景》,二、《戏台与戏院》,三、《优伶的技艺》,四、《剧本的来龙去脉》。柯润璞通过对戏剧曲辞文本的细读、古文资料的详实分析并结合出土的实物例证来立体地考察元杂剧的历史演变。他戏仿杂剧的体例,将“致读者”编为“楔子”,之后的四个章节即“四折”,最后还写了标明曲牌的三首曲子,作为“散场”。魏淑珠在序言中写道:“在方法上,柯先生除了交叉考证中西史料之外,还钻到剧本里面,仔细推敲对白曲词跟舞台说明之间可能呈现的戏台面貌……柯先生用字精辟凝练,句子里边也绞进了繁复的含义;全书论述详实,没有含糊之处。作者在书中加插了不少花边短评,挖苦不露声色,嘲弄亦庄亦谐,没有学术文章的干涩,倒胜似杂剧净角的科诨。” 第二部分是三出杂剧的英译:《李逵负荆》、《潇湘雨》和《摩合罗》。彭镜禧先生在《摸象:文学翻译评论集》(2009)中有结合例证的精彩译评。白芝读过此书后,认为在语言鲜活性的把握上,以及对杂剧翻译的精准度上,无人能与之比肩。除该书中收录的三出杂剧外,柯润璞单独翻译出版的作品还包括:《王勃院本》(1970),《王九思:中山狼》(1977),《布袋和尚忍字记》、《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竹叶舟》(1994)。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07日 18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余未人]“绽开在贵州高原的小花”——记刘锡诚先生
下一条: ·[江飞]罗曼·雅各布森的治学之道
   相关链接
·[黄景春]增福财神的信仰历史与当下现状 ·[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讲座预告】白若思:海外中国宝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大,2019年9月22日周日14:00)·90年前,一位美国汉学家用影像“留住”美丽的中国篮子
·[谢灵睿]元杂剧中的岁时节日民俗·[王文超]科学史与民俗文化:艾伯华早期汉学研究述略(1927-1937)
·[彭栓红]民俗、表演、叙事驱动下的元杂剧范式及其文化·[王霄冰]海外藏珍稀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思路
·[张万民]《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张志娟]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论纲(1872-1949)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女真民俗文化·[俄罗斯]李福清:《神话与民间文学——李福清汉学论集》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论文集《神话与民间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玉冰]为神像“开光”
·英国汉学家杜德桥教授逝世·杜德桥与汉学结缘的多彩人生
·专访印度汉学家墨普德:他将李白、鲁迅、毛泽东的诗传向印度·杨联陞:汉学界第一流学人的“书评经验谈”
·[卢梦雅]葛兰言《诗经》研究的学术发生·中国古代有自己的一套传统自然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