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海峰]李福清与中亚回族语言文化的情缘
  作者:海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18 | 点击数:5268
 

  孜孜不倦 功绩永留民间

  曾经有机会登门拜访过李福清先生的家,他的书房几乎使我震撼,四壁皆是书,有很多中文书籍,且很有年头,还有从中国民间收集来的剪纸、刺绣等各种民间艺术作品。驻足期间,可以深刻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我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将这么多宝贵的资料一点点收集起来的,只是曾听他轻描淡写地说:每次回国,因为顾虑行李超重,手臂上提的书几乎要压断胳膊了。那时他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

  在和李福清先生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笑呵呵地说起“浪亲亲是个由头,浪娃在后头(明里是看亲戚,暗里是会姑娘)”、“吃饱了,喝饱了,像富汉一样了”这些有趣的回族民间谚语,而像他常常提及的“四个最香”、“四个最臭”的民间杂话至今还流传在西北地区回族民间。从他的语言里,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中亚回族语言文化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中亚回族民间传说故事的珍爱。和他接触过的中亚回族学者伊马佐夫先生就曾经说:“李福清先生是俄罗斯学者中对中亚回族文化最为关注的学者,他的研究成就也是中亚回族文化研究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对这些财富的深度挖掘和重视,因此我们对他的学问极为尊敬和景仰。”

  李福清先生对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始于他对中亚民间故事的研究,也成就了他从这里出发探索整个中国民间故事这一更为博大的领域和空间。这是他钟爱的一片领域,也是他为中亚回族留下的一部分宝贵精神遗产。正是他的研究,使得中亚回族这样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能够以自己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与其他民族比肩而立。这是中亚回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2月1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德龙:发现民俗之美
下一条: ·妖怪博士──记日本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学者小松和彦
   相关链接
·[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讲座预告】白若思:海外中国宝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大,2019年9月22日周日14:00)
·[王德刚]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90年前,一位美国汉学家用影像“留住”美丽的中国篮子
·王德刚:《民俗价值论——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王文超]科学史与民俗文化:艾伯华早期汉学研究述略(1927-1937)
·[王霄冰]海外藏珍稀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思路·[郝苏民]中华文明凝聚力与传播力
·[刁统菊]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张举文 宋俊华编:《亚民俗: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第一辑) 》
·[张万民]《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万建中]都市春节的重构与理想主义学术情结
·美国民俗学会开展“Why I'm a Folklorist”记录活动·中美文化对话,从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说起
·[张志娟]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论纲(1872-1949)·[俄罗斯]李福清:《神话与民间文学——李福清汉学论集》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论文集《神话与民间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玉冰]为神像“开光”
·《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社会各界沉痛送别陇上民俗学泰斗柯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