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人文学科的学子们如何接地气
——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新“校地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记者 吴春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05 | 点击数:5140
 

  黄天骥说,“90后”大学生跟过去“文革”后“老三届”毕业生不一样,“老三届”学生从社会进入大学,“90后”学生一直从一个校园到另一个校园,最后从大学进入社会,相对而言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实践教学对“90后”学生尤为重要。

  中大中文系教授董上德认为,实践教学构建了大学课堂与社会课堂的互补关系,而德育教育是实践教学的意外收获。“90后”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的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但参加调研团让他们心态快速成熟,珍惜同学间的情感,并从被采访人身上学到奋斗、吃苦耐劳、热爱家乡等优良品质。团员文淑贤说:“因为调研的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时候都是一天两场采访,整个调研下来,团员们不仅练就了一番高效采访、速战速决的绝技,而且感受到一个团结的团队的力量与温暖:我们是‘一队人’,而不是‘一堆人’。在本次实践中,我培养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协调应变能力。”

  在策划人李炜看来,这次调研出书,是一次实践教学的成功案例。让中文系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参与社会调研,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正是找到了介入社会改革及思想文化建设的路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系主任陈建森教授评论说,类似中山大学中文系这样“开门办学”,在全国应成为一种潮流。

  实践教学

  实践“有用之学”,制度化基地化的有益尝试

  在校学生如何更好地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李炜说,中山大学把介于上学期与下学期的“小学期”用来进行实践教学,并把它制度化,进而基地化。

  东莞基地项目的完成获得了多赢的效果:从莞城区来看,不仅为自己也为整个东莞做了件很接地气的事,无论对重塑形象还是对下一步如何在文化建设上大做文章都很有利;而对于参与此次项目的同学而言,他们的收获远大于他们的预期。校地合作项目本身就是创新之举,没有什么前人的经验可以挖掘,一切都需要靠团队十几个人一步一步去探索。团员们以行动向外界证明:他们不是只会在书斋里整天吟诗作对不食人间烟火的书生,他们也可以接地气、说真话、干实事。中文系总会被认为是无法介入社会的“无用之学”,此次文化调研中恰恰证明中文乃“有用之学”。

  李炜说,有的团员从本科到研究生,从未曾真正的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服务社会。而这次文化调研活动真正让他们走出校门,与地方政府合作,实现了教学模式创新。团员丘梓娴说,平时接受知识的渠道,多是通过课堂和书斋,更多的是徜徉在作品的世界里,而此次文化调研离开课堂,深入生活,体会到了一种鲜活的研究模式。丘梓娴感叹道,一辈子活在书斋里,便一辈子只能走近文化。而这次实践经历,让她走出了书斋课堂,走进传统文化。

  中大人类学系周大鸣教授说,实践教学是一个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话题,这次中文系创作《东莞人》这本书,确实给文科生实践教学作出了榜样,当然也包括百篇作文等一些其他的实践成果。在东莞项目中,学生们能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技巧和知识都用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和教学相结合的案例。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素质。(本报记者 吴春燕)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7日 05 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黄永林]高校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有待加强
下一条: ·[董晓萍]民俗学人文学科建设的模式[1]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