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威廉·斯迈斯]华盛顿州的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
——《民俗研究》专栏·遗产旅游:民俗学的视角与实践
  作者:[美] 威廉·斯迈斯 (Willie Smyth)   译者:王均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17 | 点击数:12960
 

  民俗学家罗伯特·巴伦[3](Robert Baron)描述这些“无形景观”说[4],

  无形景观可以被看作是后台(back region)的非物质维度。后台是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创造的一个概念,被马康耐(Maccannell)吸收进他的旅游者经验的理论化中。他们将后台看作是由于局内人谨防被侵扰而通常对局外人关闭的地方。对旅行者而言,后台有着特殊的诱惑力和神秘感,因为它们是更具本真性的领域。

  无形景观很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术语。它与民俗和传统文化的表达相关联,包括诸如音乐、工艺、舞蹈、故事讲述以及其他创造性表达的艺术类型。这些艺术类型最常通过直接观察和修习代代相传,并被作为社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嵌入人们的记忆。这个社区的居民通常分享共同的民族遗产、语言、宗教、职业和地域等。

  民俗学者准备一个150英里路线的旅游指南需要数月的田野调查准备。尽管最后的CD可能只有90分钟到120分钟那么长,但民俗学者要对70到80位当地艺术家和传统文化的持有者进行访谈、录音、拍照或者录像。制作了这样7个旅游指南后,我们办公室已经积累了一个包含了大约10000幅图片、600个小时的录音的档案文件。这些录音档案文件记录了华盛顿州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0年代和1990年代技术的进步使得个体旅行者在驱车经过后台区域或城市街区的时候收听文化遗产信息成为可能。另外,许多人购买并利用电脑来聆听我们的旅游指南,而他们从不离开家。

  在制作这些书籍和录音的时候,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我将讲其中7个主要问题。

  1. 本真性和地方感

  遗产音频旅游录音倾向于三个基本类型的产品:(1)独白。由一个人讲述故事、吟唱歌谣、提供关于一个地方或者区域的信息;(2)多重叙事。描述事件和名胜,通常伴有演员再现历史事件;(3)介绍那些讲述或者是表演他们自己传统的本地人。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们州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决定去特写那些展现他们社区中最重要的民间艺术的本地人。

  训练有素的民俗学者和人类学者有两个任务:一是找到特定地方的民俗传统的本真性实践者,二是将他们记录的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多样性的居民的资料编辑到旅游指南中。我们力图辨识那些仍然活态的、并且是传统社区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形式。例如,我们遇到过一个土著美洲宫廷长笛表演者。这种宫廷长笛是许多土著美洲部落的传统乐器。然而,在这个案例中,尽管表演者很出色,但我们没有将他包括进我们的资料当中。原因有两个:首先,他不是美洲土著,也不跟任何一个部落有密切关系;其次,土著美洲长笛传统来源于美国中西部的平原印第安人,并不是我们西北本土音乐传统的真实代表。

  民俗学者能够通过帮助他们清查他们的传统资产以及开发那些传递着一个地方的地方感和价值的故事来协助各个社区去推进他们的地方遗产的发展。我们许多田野作业(成果)已经被用于当地社区来为他们的节日、展览和表演识别他们自己的艺术家了。

  由于大量的研究、书籍和研讨会有助于展现这项事业的益处,美国的文化遗产旅游业在1990年代获得了巨大繁荣。

  Mas Masumoto 是推动遗产旅游发展的主要代言人之一。他传达着他的日裔美国人家庭如何准备在他们的梨树下犁地的故事。这曾经是他们家族三代人在加利福尼亚的家庭事业,但大型食品连锁店并不购买他们种植的梨。他们种植的梨太大太多汁了以至于无法承受将它们运输到分配中心的需求。当Mas试图在陷入僵局之际将梨在当地售卖的时候,它们非常受欢迎。他将他的家庭农场目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人们想要拥有对一些东西的美好体验,而这些东西来自于当地并且有与之相关的故事。

  相同的一个现象正在美国啤酒酿造业发生。当一些人仍然喜欢被高度广告却最无味的大品牌如百威啤酒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青睐本地生产的风味更多样的啤酒。2009年,美国拥有近1500个出售自制啤酒的酒吧、小啤酒厂和地方工艺啤酒厂。Mas同样也是国际慢食运动[5] (the International Slow Food movement)的代言人。国际慢食运动传递了关于文化的本地表达之价值的信息。他们宣扬,鉴定食物的形成过程——从种子到餐桌——能强化人们对这种价值的体验。

  2. 创造性与优秀艺术家

  我们试图展示那些品质优秀的、本真的地方传统。民俗学家用他们的民族志田野调查技术去识别技术最高超的、最合适的艺术家(例如,墨西哥裔美国音乐家或者美国土著编筐人)以便收进我们的旅游指南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这些艺术家是他们的手艺的杰出主宰者。我们也做了一些选择以反映民俗传统不是静止的而是时常表现出创新性这一事实。我们将墨西哥-美国寇里多(corrido)音乐传统[6]包括进来就是一个例子。在我们的一个旅游指南中,我们特写了一个当地墨西哥-美国乐队表演一首由其一个成员创作的歌。恰如寇里多经常表现的,它是关于最近发生的地方事件的——在这个案例中,是圣·海伦火山( Mount St.Helen)的爆发。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词底本与导游的叙事表演为中心[1]
下一条: ·[高丙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
   相关链接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
·[霍志刚]神话的当代转化与族群认同·[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
·[李牧]民俗的表演性:表演理论、活态传承与公共文化实践·[车韦萱]罗杰·亚伯拉罕与美国民俗学的公共性实践
·[杨利慧]从“民俗教育”到“非遗教育”·[洪允姬]过去与现在如何通过神话相遇?
·[张丽君]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国公共民俗学实践·[黄龙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民俗学实践路径
·[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
·[张成福]遗产旅游中神话的历史化、合理化与系统化·[程鹏]旅游民俗学视野下遗产旅游民俗叙事研究
·[刘先福]民俗过程:概念、实践与反思· 王晓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利用中的地方文化精英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霍志刚]遗产旅游与傣族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