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施立学:探寻满语背后的文化圭璧
  作者:记者 于建青   摄影/图:刁泓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05 | 点击数:7431
 

  《吉林志》:东北方言和吉林地名考证方面近期有哪些研究成果,会出一些新书吗?

  施立学:2011年在《吉林日报》上发表过《满语满俗与东北方言》,前段时间给长春电视台做过120多期关于东北方言的节目,节目名字就叫“每天一个东北词,教你做好东北人”。

  已经将这些内容进行了汇编整理,这本书今年将会出版。里面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图片,看了会觉得很有意思。

  这是对东北方言探源性的挖掘,不仅告诉你词意,还要让你知道词意来源。比如小女孩书包上挂一个小猫小狗,我们管这叫“浪裆”,一种佩饰。这个词是生活常用词,比如领导说这个人活不好好干,撵也不走,别人就会说,让他“浪裆”着吧。这个词也是满语,怎么来的呢,满族家里都有祖宗匣子,里面有根子孙绳,生男孩挂个弓箭,生女孩就挂个红布条,这个布条就叫布浪裆。

  东北的很多地名用汉语根本解释不了,比如“其塔木”,站杆子树的意思,是指树木已经死掉,但依然站在那里。再比如我的家乡伊通,也是满语:汹涌澎湃的意思。还有伊巴丹,是一种像樱桃的果子叫欧梨,这些内容在书里是找不到的,需一点点考证。

  目前已经完成了《东北地名与东北文化》的全部书稿,三百张关于各地地名相关的图片都存在电脑里,已经上报了出版计划,预计不久也会与读者见面。

  《吉林志》:作为省政协委员,您针对满语满文字的抢救挖掘也提了不少建议,这方面的现状如何?听说尚有大量珍贵的清代遗留下的满文资料至今无法翻译出来,什么原因?

  施立学:我认为,抢救历史文化的当务之急是抢救满语与满族文字。

  因为自清朝建立以来,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满文资料,当年溥仪出逃,被关在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时候,除了带出大量金银珠宝外,也把大批的历史资料用卡车运到了那里,足有25卡车之多。苏联后来把这些资料都给退回来了,分别运到了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和承德等地。这些资料很多都是当年纪晓岚编《四库全书》时都没被翻译出来的,也就是说都是《四库全书》以外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医药等诸多领域,非常珍贵。

  遗憾的是,这些资料现在已经成了无人能够破译的“天书”,有的都成了档案砖了。前段时间我去吉林省档案局,那里有一万两千卷,有的粘在了一起,浑如“档案砖”,已经无法翻开了,即使能打开,也很难找到能翻译的人。

  早在1962年,国家办过一个满语班,东北师大的刘厚生教授参加过这个班,也是断断续续地学到一些,后来咱们这儿很多人的满语都是从他那里学到的。现在刘教授虽年事已高,但还在从事满语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吉林市的北华大学就开办了满语班,不少年轻的满语爱好者都在学习。

  当年刘厚生那一批满语班四五十人,现在也只剩十几人了,分散在全国各地。即使让那十几个人去翻译那些档案砖,也一样无能为力。因为真正能翻译这些资料的全国已不足二十人。有人算过,就是这二十人都利用起来,不吃不睡也要翻译五百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城市晚报 2014-01-04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张士闪:贺年会──旅游社会化的“山东模式”
下一条: ·傅璇琮、程毅中谈五六十年代的古籍整理与出版
   相关链接
·[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
·[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关伟铭]同源异脉:澳门鱼行醉龙节的民俗特征
·[柴书毓]现代公厕景观叙事中的楹联文化传承研究·[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
·[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
·[李毓 林立英]文化濒危与教育:水书文化传承的实践特征与机制·[丁庆旦]山野歌嘹亮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陈有顺]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刘薇]怒族神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杨慧 雷建军]乡村的“快手”媒介使用与民俗文化传承 ·[宣炳善]浙江舞龙民俗的文化传承与民俗体育的空间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