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马知遥]冯骥才:让中国文化获得了世界声誉
  作者:马知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2-21 | 点击数:5698
 

  如果给冯骥才的十年做一个大事年表,我们将充分认识到他十年的风雨,十年的奔波和艰辛。

  一个人的影响力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影响力不是明星的流星效应,一闪而过,它代表一种持续的人格的魅力和思想深度。冯骥才是作家,在广大的读者中有广大的影响力,而他这个作家之所以比一般的作家影响要大的多,有很多原因。一个原因是他有三十余篇文章被选入了中外中小学教科书。中国一代一代的中小学生们在读书期间大多读过他的作品。这是一个作家值得骄傲的事情,也因此会给广大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冯骥才作为画家和作家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一干就是十多年,他唤起全民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这也是他产生影响的一个原因。但问题是,很多比冯骥才资历更老的专家学者他们也在从事着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在公众中并不能产生影响,原因恐怕与冯先生长期以来扎根田野,将学术研究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有关。同时他还充分利用媒体不断传递自己的思想传递自己的声音。在一个网络媒体的时代,在知识分子普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时代,必须将自己的前沿思想通过更广泛的渠道传播,让更多人意识到你所从事事业的重要性。冯骥才用他的文字用他的演讲用媒体采访将他的理念传播。

  当更多人意识到他所从事事业的高尚及艰巨,意识到文化遗产工作的必要和重要性后,冯骥才的影响力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增长。

  当一个名人有了公众号召力,并且持续不断地发挥个人影响的时候,他的影响力就产生了。而有了影响力就有了话语权,有了话语权就有了更大规模的传播的能力。思想的传播成为这个时代最为可贵和艰难的行为。冯骥才一直在坚持。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韩雪春】

上一条: ·[潘鲁生]民俗学的中国立场与文化使命
下一条: ·[陈兼 陈之宏]孔飞力与《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相关链接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
·[樊存常]孔孟故里山东济宁 梁祝文化保护旅游开发利用研究·[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
·[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张怀群]乡村振兴时期民俗现场暨文化变化进行时调查·[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
·[李毓 林立英]文化濒危与教育:水书文化传承的实践特征与机制·[江帆]意义生产与文化表达:历史“棱镜”下的东蒙民间故事审视
·[张士闪]地方感与地方社会的自我建构:以鲁中洼子村为个案·[胡亮]日本文化遗产的解构与重构实践
·[熊威] 从“认奘不认坟”到“认奘又认坟”:德昂族丧葬文化变迁研究·教科文组织: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郑宇 胡梦蝶]云南苗族山岳文化变迁与生计方式演变·[康丽]实践困境、国际经验与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行动哲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