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石剑峰]建立新文学史观 关注文学的过滤与重建
——两卷本《剑桥中国文学史》中文版即将出版
  作者:记者 石剑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19 | 点击数:5756
 

   中国文学三千年的发展历程

  《剑桥中国文学史》以1375年为界分为上、下两卷,各50万字,分别由宇文所安、孙康宜主编,作者涵括十几位美国汉学界的著名学者,如柯马丁、康达维、田晓菲、宇文所安、艾朗诺、傅君劢、林顺夫、奚如谷(上卷);孙康宜、吕立亭、李惠仪、李惠仪、商伟、伊维德、王德威、奚密(下卷)等等。全书以编年而非文体的结构方式介绍了从上古的口头文学、金石铭文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文学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文化中关于写作的故事——写作不仅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是外在于国家的文化媒介。

  上卷部分,从公元前2000年末的中国书面语言和早期铭文等问题入手,追溯了这一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学传统的起源。到了本卷结束的14世纪末叶,商业印刷文化已高度发展,在既有的文言文写作之外,新兴的城市白话写作已逐渐蔚为大观。本卷各章描述了一些重要王朝的兴衰起灭、宫廷在文学生产中扮演的角色、孕育著名大作家的社会及物质语境、其他亚洲各国的文化影响,包括佛教的输入等等。而在这一长时段中,写作以及对写作的阐释,从一个非常小范围的、附着于王室的写手阶层的特殊技能,转变为一个大帝国的精英阶层的根本身份象征。

  下卷部分,以1375年前后形成的明代文化开篇,贯穿满族统治下的清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现代文学。这一时期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风格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范畴,因而下卷的写作也相应包括了多样的主题,如政治审查对文学的影响、印刷文化的变迁、朝代更迭与文学发展、青楼文化、女性作家的兴起等等。除了诗词、小说、戏曲、说唱文学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外,本卷还深入讨论了西方文学的汉译,现代“新小说”的兴起等等。

   建立新的文学史观

  《剑桥中国文学史》的编撰者力图超越以往以文体或朝代分期为结构、注重作家个体和作品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分析的传统文学史模式,而建立一种新的文学史观,即文学文化史:相对于文学的社会背景分析,更重视物质文化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如手抄本文化、印刷文化、杂志与报纸副刊等在文学的演变中均曾发挥过关键性的作用;相对于对作家个体的强烈关注,则更注重文学史的有机整体性,及对一些倾向和潮流的梳理,因此对文学交流、文人结社、文学社团、地域身份认同等多有着墨;相对于以往以朝代断代、将文学史与政治史重合,则更强调文学、文化的历史自主性。

  《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创作突破了很多文学史创作的惯例,比如,初唐在文化上是南北朝的延伸,因此《剑桥中国文学史》把初唐与唐朝其他阶段分开处理;比如在第六章王德威所编写的现代文学部分,“现代”的开始便定于1841年,而非通常所采用的1919年五四运动。孙康宜在中文版序言中解释说:“我们写的是文学史,而非政治史,一个时期的文学自有其盛衰通变的时间表,不必完全局限对应于朝代的更迭。”

  商伟所写的1723年至1840年的一章重点讨论了吴敬梓《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红楼梦》的成书及相关问题。《剑桥中国文学史》的主编孙康宜在中文版序言中说:“《剑桥中国文学史》较多关注过去的文学是如何被后世过滤并重建的。例如,现代的读者总以为明朝流行的主要文类是长篇通俗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等,但事实上,如果我们认真阅读那个时代各种文学文化的作品就会发现,当时小说并不那么重要 (至少还没变得那么重要),诗文依然是最主流的文类。这些小说的盛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来喜欢该文体的读者们的提携。”也就是说,他们在世时寂寞无闻,他们的作品埋没多年后才为世人所知,只是19世纪以降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现代读者的推崇,这些成书于18世纪的文人小说才成为经典之作。

  另外,《剑桥中国文学史》英文版一直写到21世纪,所以还讨论了近年来的华人网络文学现象,“时至今日,尚无任何通行的中国文学史讨论网络文学,本书可谓早鸟先鸣,开启了此一最新的研究领域。”孙康宜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3-07-19 08: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颖]新约圣经:绝对神授还是历史产物
下一条: ·[王岳川]“非遗”研究新视野
   相关链接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儒林外史》《红楼梦》构成现代中国小说的起点
·“文学史不是开列一份名人名家光荣榜”·在文本生成的历史语境中书写“文学文化史”
·[马榕]浅谈《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版本变化·剑桥神话学教授点评:月神比美 嫦娥夺魁
·郭预衡教授遗体告别式举行·[李建宗]多民族文学史观中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文本
·北京大学召开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学术讨论会·美国汉学家艾朗诺:为什么要再写中国文学史?
·梁庭望:中国文学史需要重新书写·[陈泳超]郑振铎与中国俗文学
·[陶立璠 吴重阳]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