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统编
1905年12月,清政府模仿日本文部省制度,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学部,作为统辖全国的正式教育行政机关。1906年7月,学部设立了编译图书局,着手编译图书和教科书。1907年编译图书局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手工教授书》四册;1909年又编纂《高等小学手工教授书》四册。
此套教科书是参照日本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文部省编写的手工教科书增删、修改而成。《初等小学手工教授书》是供初等小学四学年之用,在其第一册总论中开宗明义“手工为普通教育中之一科”,手工教育“但谋视觉触觉之发达而养成普通之技能。盖欲达普通教育之指归而以是为一借径,不问其将来执何业也。”提出手工教学的主要目的“专在磨炼目力及指力,期能制作简易之物品,精确无误授以工具之造法、用法及材料之品类、性质等,俾略得日用普通之知识、又以其得自图画、理科、数学等者,应用之于实地。”其书中学习内容有:排色板、刺豆、抟土、折纸、捻纸、结纽、凿纸、糊纸、钉书、竹工、木工、金工、铸工等。
《高等小学手工教授书》是供高等小学四学年之用,其中学习内容有:抟土、凿纸、糊纸、钉书、竹工、木工、金工、铸工等。
由于这套手工教科书,是我国最早由学部统编的“国定本”教科书,因此在我国中小学手工教育史上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民间编写
1907年至1910年,由徐傅霖编辑,沈恩孚、夏日琖校订,上海中国图书公司出版的《初等小学手工教授本》,是目前所见最早由民间编辑出版,供初等小学校教师使用的手工教科书。
此书共有四册,分配初等小学四学年,每学年三十六课,每星期一课。在内容选择上,男女生无甚差异,惟三四学年内,另附专课女生之绣纸细工,以期适于生活上之实用。
第一册以排物为主,包括排色板、排箸(筷子)、排环、排贝、排绳等。其目的:了解色之名称及配合;形之名称;与画图之关系;养成思索力;练习目及手;养成整顿之习惯;练习发表之方法。
第二册以豆细工为主,兼及纸细工(折纸细工、剪纸细工)。其中豆细工之目的:习练手指;与图画之关连;立体与平面之关系;使知物体之轻重平均;练习发表法;涵养思索力、创造力;使知几何学上之名称。纸细工之目的:练习手与眼;养成思索力、养成理解力;养成利用之习惯;与图画联络;养成色之观念;养成注意力;养成绵密之习惯;养成实用之念;养成发明心;精密修炼筋肉;使知材料之性质。
第三册以各种纸细工(纸织细工、绣纸细工)为主,兼及黏土细工。其中纸织细工之目的:使知清洁;养成致密精确之习惯;使知配色法;养成意匠力、思索力;与图画科、算术科联络;练习目及手;使知尺度及定规之用法。绣纸细工之目的:练习手眼;注入美术思想;增长绵密之习惯;使知运针法,以为裁缝科之准备;与图画科联络。黏土细工之目的:练习手指;使意志与筋肉一致;使知雕刻法、陶器制作法、铸物法之一斑;与几何学、算术科、理科、图画科密接联络;养成清洁之习惯;利用儿童之摹仿心。
第四册以黏土细工为主,兼及贴纸细工、绣纸细工、结绳细工、订书细工等,以为高等小学之预备。其中结绳细工之目的:练习手及眼;使起美感;养成绵密之习惯。订书细工之目的:使儿童知书籍之应爱护;练习手指及目;使知针线之使用法;以旧纸装成习字本等,使知废物利用,及养成节俭之习惯;使儿童有制造自己消耗品之能。
手工教育虽然在清末已被列入普通学校的随意科目之中,但由于受到当时师资水平、教学设备、教育经费和材料来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当时的新式学堂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1935年3月,画家傅抱石在日本东京撰写的《中华民族美术之展望与建设》一文中指出:“关于工艺教育,我国自有学校以来,初叫做‘手工’,继改‘工艺’,现在又包括在‘劳作’之中。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虽不能说是毫无遗憾,而实际上,恐怕能够按照着标准遵行不懈的,是极少数。”“学生毕了业,晓得什么是工艺?动手做得成什么?”傅抱石认为:正是由于教育当局对于工艺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因此使“整个的中国工艺美术,已是陷于不振之途。” 可见,手工教育自引入我国,国人对于其重要性的认知,必然要经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
(本文作者系“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3年04月10日14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