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千年“南溪号子”成濒危非遗项目
  作者:记者 黄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31 | 点击数:6167
 

  原因

  难养家糊口无人愿学吼号子

  老的传承人老去,新鲜血液补充不上,却是为何?

  杨正泽说,他曾劝儿子学“南溪号子”。但儿子奚落他说,自己在外打工每年还能挣几万元,而他吼号子吼破了喉咙,也没多少钱。一席话说得他哑口无言。

  冯广香和李绍俊夫妇6个子女中,至今也无一人愿学吼号子。冯广香称,目前,她3个儿子和3个女儿分别在深圳、贵州和黔江打工。

  在深圳某企业当领班的李昌明是冯广香的大儿子,目前月收入近5000元。他告诉记者,以前父母曾劝他学吼“南溪号子”,但他感到没前途,即使学会了也不能挣钱养家。在深圳打工的大姐李琼仙说,如果有一个靠吼“南溪号子”挣钱养家的舞台,他们愿意回来学。

  冯广香曾把传承的希望放在学校孩子身上,她曾到村小担任过音乐教师,教“南溪号子”。但家长们认为学“南溪号子”没意思,还不如教唱流行歌曲,让孩子跟上时代步伐。冯广香无奈地说:“我只上了一节课,再也没去学校了。”

  鹅池镇党委书记陈煦光认为,“南溪号子”不能走出去,不能吸引人来学,症结在于缺乏商业运作,未找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点。

  高森认为,像“南溪号子”这样的山歌、号子,其存在的土壤最适宜的是传统的农耕文化。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走了、地荒了,传承没有了对象。同时,由于文化载体的多元化,主要依赖口传心授传承的方式受到挑战。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表示,“南溪号子”的窘境,其实也是重庆不少非遗项目都有的困惑。

  举措

  黔江正策划把“南溪号子”搬上舞台

  如何让非遗项目走出传承的尴尬和困局?

  陈煦光称,他们收集整理“南溪号子”曲目,出版了中小学民歌教材。同时,还在当地中小学成立了“南溪号子”演唱队,培养学生的兴趣。此外,每年定期举办民歌比赛,促进“南溪号子”的传承和发展。

  “为让南溪号子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已与7位村民签订了传承协议,鼓励他们带徒弟,并发放一定数额的经费。”高森说,根据协议,7位传承人每个人要包带出一个徒弟,每年对传承情况进行验收、检查。

  张淮称,杨正泽每年国家补助一万元,市级配套补助2000元,冯广香夫妇俩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另外4名传承人也有经费补贴。

  谭小兵介绍,我市正按照“价值优先”和“濒危优先”的原则,采取建立国家、市、区县级三级保护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等措施,对“南溪号子”等进行抢救性保护,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

  高森表示,对“南溪号子”的保护,主要是让它有自我生存能力。目前,黔江正在策划以土家族、苗族文化元素为主,将“南溪号子”打造成一台大型原生态歌舞,希望能像云南和武隆等地一样开拓市场。

  高森的想法是,通过舞台对“南溪号子”进行提炼升华,在濯水古镇或建成后的峡谷公园天天演;或者在景区或城郊农家乐设立表演基地,让“南溪号子”走出南溪村,主动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陈煦光还在想如何将“南溪号子”与周边景区小南海、阿蓬江等相融合进行推广。

  建议

  展示非遗原始风貌 让游客参与体验

  就“南溪号子”要与旅游相结合,这条路怎么走才有特色?

  罗兹柏认为,“南溪号子”面临传人严重老化、审美表现力欠缺等问题。在开发上需要大手笔包装,需要与时尚有机结合,在音乐上要有一定的审美表现,让它成为游客喜闻乐见的表演节目。他建议,可依托黔江当地的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让学生学了后进行商业化演出。同时,还可将它融入当地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歌舞中,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袂开发,强调“南溪号子”的体验性和表演性。

  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营销工程研究所所长李蔚认为,“南溪号子”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可交给专业的公司来操作,走“产城一体化”之路。就是在当地小镇或村落里,建一个能保留当地民风民俗的“基地”,将土家风貌和文化集中展示出来,让游客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南溪号子”,并与游客互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重庆商报 2013年03月27日 09:55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广州最后一个讲古佬后继无人
下一条: ·[陈岗龙]科尔沁草原上的乌力格尔艺术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