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走向民间──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教授
  作者:叶之青 杨咏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10 | 点击数:6654
 

  “劳民文艺堪千古,发采扬辉要我人”

  郁达夫在他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收有钟敬文的《西湖的雪景》等四篇散文,并在“导言”里说:“钟敬文出身于广东汕头的岭南大学,本为文风极盛的梅县(按当作“海丰”)人,所以散文清朗绝俗,可以继周作人、冰心的后武。……”可是令郁达夫十分惋惜的是,钟敬文从3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热情呈现退潮之势。原因之一,如1930年钟敬文在《湖上散记》后记里所说,他认为:文艺创作是应负有社会任务的,它不是个人的消闲事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要专心于民俗学(包括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和有关活动。30年代,文艺创作是热门,民俗学是冷门,“但我已经认识到,中国需要自己的民俗学。从上个世纪起,就有不少外国人来华,利用传教、旅行的机会,搜集中国的民俗资料,回去写他们的书,有的还进行他们的殖民文化宣传,他们却反而说我们中国人缺乏想象力,这对我刺激很深,感受到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我想到了放弃文艺创作。”最近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他放弃散文创作,还因为已经认识到他以前的散文多是个人感情生活之作,30年代他已经接受了文学作品应是为社会、为民众而作的思想,开始从个人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钟敬文在他的《诗论》中说:“文学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宗教。”在他对人生和事业道路的选择中,我们正是看到了这种殉道的精神。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写散文,我不写,还有别人写;民俗学,我不搞,就很少有人坚持下去,至少当时是这样。”“这种研究本身是一个庄严的事业,是民族民众所需要的事业,它的意义远大于我个人对散文诗歌的兴趣和爱好。”钟敬文的学艺之路,是以民族民众和时代的需要为选择的。

  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钟敬文的学术道路与中国民间文艺学、中国民俗学的发展道路一起延伸——1927年,参与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建立,主持民俗学传习班的事务,编辑中大《民间文艺》12期、《民俗》24期;

  1930年,与娄子匡等在杭州一起成立中国民俗学会,出版《民间》、《孟姜女》等刊物以及丛书数种,又编印《民俗学集镌》两册。在杭州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讲授“民间文学纲要”,为民间文学较早步入中国高校的尝试。这段期间开始了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制作,制作了50多个故事类型,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

  1950年,创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80年代改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1953年,在北师大创建“人民口头文学教研室”;

  1977、1978两年间,参与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筹备恢复工作。此间他草拟《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分头请顾颉刚、白寿彝等教授签名,呈交中国社科院领导;同年秋,该院颁发的应该研究的29种社会科学学科中,就列入了“民俗学”的科名;

  1979年春,钟敬文受教育部委托,主持了为期一年的高校民间文学教师进修班,他要求大家一边学习,一边共同编写教材,并献出了他多年积累的讲稿作底本,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由他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

  1983年,他主持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学史研究小组,项目被列入“六五”规划文学艺术学科的重点。五月,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长。为了推动和协助各省市这类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他北至丹东,西至兰州、四川,南至两广,东至上海、杭州、宁波,参加成立大会,参与学术讨论,进行学术演讲;

  1984年开始,参加组织了全国性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的搜集和编纂工作,任总编委常务副主编兼故事卷主编;

  1997年起,总监八卷本的《20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的编辑(他的学生苑利任主编),今年年底之前将全部出齐。

  ……

  在将近80年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钟敬文耗尽了毕生精力,也换来了中国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在打倒“四人帮”以后,中国民俗学得到了全面的复兴,进入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这些与钟敬文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8年10月14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锡诚]一个甲子的倾心
下一条: ·[吴凤霞]民族·民族史·民族史学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王京]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