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存争议 如何保得住活起来
  作者:记者 李珊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21 | 点击数:6705
 

  保得住,也要活起来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是一个历史性的文化工程,专家指出,有效保护必须在保得住的同时,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整体性保护、原真性传承、民众性参与、持续性保养是陈国忠提出的传统村落保护的四原则。由于从事旅游设计和研究工作多年,陈国忠从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看到,许多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单靠政府的保护和民间的传承都难以实现,旅游是其中最有价值的路径之一。

  但传统村落的旅游经济开发模式从来不少争议。“事实上,一些被当做旅游开发项目保留下来的村子,不少已被弄得面目全非。因为一个村落进入旅游开发程序后,不可避免要按照商业规律来进行改造,这就极有可能导致文化被肢解。但这些村落里,不少房子是空的,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空巢’,没有了血肉和灵魂,只是一个旅游区,而不是一个生命。”冯骥才说。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罗杨则提议将保护传统村落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融为一体,“留得住人就能留得住村,保得住也要活起来。”罗杨说。“留得住人,就要满足村民改善生活条件的基本要求,甚至在建筑的局部增设现代化设备都是可行的,这也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保护方式。我们保护的决不是那建筑物的空壳,而是民族文化的记忆、符号、传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还补充说,民众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亟待加强,不要片面地认为城市高楼大厦里才有好生活。

  中国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占据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高地,经济的繁荣总是和文化的进步相依相伴。我们需要现代化城市的方便快捷,也珍惜古村巷陌的文化记忆,那是中华民族今天与昨天的纽带,也是人民群众精神和感情的寄托。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文化报 2012年06月21日 11:23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朱大可:女娲遗骨和旅游考古
下一条: ·传统端午节遇“空壳化”尴尬 文化认同渐行渐远
   相关链接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
·[沈昕 孙宇梦 葛惠芳]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
·[李向振]公共事件中的村落政治及其实践逻辑·[高忠严]巷道:理解中国村落的重要分析单位
·[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
·[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
·[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郭炳亮]中国村落防御史论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