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庄孔韶]中国乡村人类学的研究进程
  作者:庄孔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7-22 | 点击数:18747
 
从20世纪中国农民所经受的多次战乱和社会政治变故影响,可见其生存的被动状态及其各种应对方式。地方社会史和人类学研究注意到福建农民逃荒与移民、饥荒暴动、在共产党组织下的农民抗租乃至武装夺权、“文革”时期的农民怠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不合理的农业政策和“转嫁于民”的做法的公开质询与批评,以及绕过极“左”政策束缚巧妙发现新生计等多种多样的农民对社会的应对方式。[15]秦晖把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问题和当下的农业现状加以对照,他认为,当世“农民面对的‘制度性负担’过重、‘非制度性负担’的存在与负担方式的不尽合理(如‘属地化’具有的缺陷)常为农民所抱怨,然而当前农民负担问题最大的方面还是无序化之弊。‘明税轻、暗税重,杂费、摊派无底洞’是最令农民不满的。历史上的‘推丁入亩’虽在操作时也有多样化,但总的制度还是统一的”;而今日的征收模式,“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目前新旧过渡时期的社会扣除(即‘负担’体制)不仅比改革前的公社时代复杂,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混乱,甚至比历史上传统时代相比也更加五花八门,其自行其是的程度恐怕是我国历史上在和平统一条件下罕见的。”[68](P142)因此,中国人类学的农民社会研究涉及当前税式改革的要求,其背后则是农民负担问题,以及最终的城乡公民义务平等问题。
这说明农民社会的道义经济问题即使是最基本的问题,也最终需要理解农民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的小传统形貌。考察小传统或大众层面的农民文化,“可以确定农民们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接受或拒绝社会秩序。”[16](P201)中外历史上众多国家出现过的农民反叛或是农业政策的缕缕失败,都是因为当政者不去了解或不理解农民的真正文化。而了解真正的农民文化要深入到时空关联的历史传统中去,这种传统包含在农民喜怒笑骂的民间谚语之中,也出现在基于农民生存经验的公共道德。如果我们看一看中国古代反映农业社会疾苦的不可胜数的怨农诗,再阅读20世纪亚洲农民(例如20世纪30年代越南和中国农民)中流传和记录的民间谚语、民歌、笑话等,都能使我们从中找到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的思想与行为距离,这种距离包含了城市社会牺牲农业社会的尺度。即使在当代世界,不顾农人疾苦的城市当政者或不了解农民基层文化的精英们制定的农业政策,常常招致农业发展的困境或农民的不满,也同样反映在现代媒体网站或手机的短信息中。
农民们带着生活体验产生的价值标准,这和城市社会制度的主流神话一致吗?沃尔夫(EricR.Wolf)看到一般农民社会的抗议运动通常是以一则神话为基础,要追求比目前的阶层社会更公正、更平等的社会。[1](P136)这必然再次越升到农民的信仰问题上去,宗教信仰不只存在于历史的往昔,也是科学发达的今天的事实。从农民生活的体验出发,他们道德信条之产生,直接联系着他们心中的信仰。从朴素的千禧年运动,到诸种地方神明的指引,都溶化在农业社会真诚的信仰仪式之中,从而焕发出各种不可阻止的自我与集合行动的力量。
因此,人类学的农民研究不只是关于宗族和家族形态成因的学理问题,也包括农民社会系统和全球化进程衔接的未来问题。消除农民的不满除了考虑农民道义经济的基线、调整农业发展政策以外,保持和契合小传统基础上的农业社会发展线索将排除文化替换的不得已的、生硬的努力,这是第三世界在全球化过程中最为痛苦的文化转换历程。人们遗憾地看到,在全球化的经济、市场,乃至文化冲击下的农业社会,无数青年人从农村流出,削弱了农业生产的中坚,然而,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地方农民文化的根基。我们不知道未来农民的认同在何处,因为地方文化传统就包含在其中。这就是汉人农村社会研究讨论的主题之一。农业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无力的或有力的社会回应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地方文化的精髓,而不是移植和替代,是一个从法国人、日本人,到韩国人和中国人不能不经常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E.R.沃尔夫著,张恭启译.乡民社会[M].巨流图书公司,1983.
[2]张小军.经济人类学[A].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3]Pierre Bourdieu,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4]Harker,C.Mahar and Wilkes,An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Pierre Bourdieu[M].MacMillan.
[5]傅依凌.论乡族集团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干涉[J].福建社会科学,1946,(3~4).
[6]V.Chayanov,1986(1925) The Theory of Peasant Economy[M].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灾害社会学:努力让人类不做灾害的被动承担者
下一条: ·[杨春宇]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定位中国人类学
   相关链接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谭同学:《双面人:转型乡村中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
·[马进 武晓红]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杜靖]30年来汉人乡村人类学发展的知识脉络与生长点
·[郭于华]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万建中]两种理财观念的碰撞与农民心态的宣泄
·[张海洋]社区心态史在民族志·民俗志中的重要地位·[郭于华]重读农民学经典论题
·[康保成]以开放的心态从事中国戏剧史研究[1]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